2008—2017年苏州沿江三市主要入江支流水质变化特征
黄佳慧, 薛媛媛, 卢仁杰     
江苏省苏州环境监测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4
摘要: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法,对2008—2017年苏州沿江三市(张家港、常熟、太仓)主要入江支流水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州沿江三市的入江支流水质总体好转,张家港市入江支流水质明显好转,太仓市入江支流水质有所好转,常熟市入江支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NH3-N、COD和BOD5是影响入江支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主要污染指标优Ⅲ类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14—2016年有所下降。2017年沿江三市入江支流水质总体处于Ⅲ类水平。
关键词: 张家港    常熟    太仓    入江支流    氨氮    化学需氧量    五日生化需氧量    
Study on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Main Branches of Yangtze River in 3 Cities of Suzhou in 2008—2017
HUANG Jia-hui, XUE Yuan-yuan, LU Ren-jie     
Jiangsu Su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uzhou, Jiangsu 215004, China
Abstract: The single factor evaluation method and Spearman correlation method were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quality changes of 3 cities of Suzhou City (Zhangjiagang, Changshu, Taicang)from 2008 to 2017.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ributaries of Yangtze River have been improved, among them, Zhangjiagang and Taicang showe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slightly improved while Changshu kept stable. While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branches of Changshu remained stable. NH3-N, COD and BOD5 were observed to be the main pollutants during the past ten years. The ratio of pollutants which are better than class Ⅲ generally showed an upward trend, except for the rebounds during 2014—2016. In 2017,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ributaries of Yangtze River was generally at level Ⅲ.
Key words: Zhangjiagang    Changshu    Taicang    Tributaries into Yangtze River    NH3-N    COD    BOD5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入江支流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长江干流水质、太湖流域水质和沿江城市居民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随着2017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出台,其工作目标更加清晰和明确:2020年主要目标之一是建设清洁长江,主要内容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水平。在此基础上,众多学者以长江经济带或其部分区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长江经济带水环境质量调查和水污染质量方面的研究。续衍雪等[1]研究表明,总磷(TP)已成为长江经济带水体首要污染指标,TP超Ⅲ类的断面比例达到18.3%,主要的一级支流中,沱江、清水江、岷江、乌江TP平均值在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上下浮动,污染相对较重。陈进等[2]根据近20年来水资源公报成果,分析了长江流域及二级支流水资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7年以后,长江流域用水总量趋于稳定,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增加,污水排放总量不断增加, 河流和湖泊水质改善不明显,提出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应该借助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应在加强点源治理基础上更加重视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孙忠等[3]研究了2005—2016年浙江省地表水数据,结论表明该省地表水环境总体呈好转趋势氨氮(NH3-N)和TP成为水质定类的主要指标,且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增加有效促进了水质改善。

苏州地处长江经济带下游,是长江经济带一个重要的节点,对于稳定长江干流水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下称“沿江三市”)的入江支流水质对长江干流水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现通过对沿江三市水质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0年间苏州市主要入江支流的水质变化特征,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选取

选取苏州2008—2017年历史监测数据进行统计。沿江三市入江支流包括张家港市的张家港河、二干河;常熟市的望虞河、白茆塘;太仓市的杨林塘、浏河塘。每条入江支流各选取了2~3个断面进行研究,见图 1

图 1 研究区示意

1.2 评价标准和方法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对16个断面的水质类别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4]表 1中除水温、总氮(TN)和粪大肠菌群外的共21项指标。

表 1 2008-2017年各入江支流水质状况
行政区 河流名称 水质类别 主要定类指标
2008年 2017年 10年平均
张家港 张家港河 NH3-N、COD、BOD5
二干河
常熟 望虞河
白茆塘
太仓 杨林塘
浏河塘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4-6]对2008—2017年各入江支流平均水质类别、主要污染指标、定类指标进行评价。

采用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7]来评价河流水质污染程度,数值越大,污染程度越大。计算公式为:

$ {P_j} = \frac{1}{n}\sum\limits_{i = 1}^n {{P_{ij}}} ;{P_{ij}} = \frac{{{C_{ij}}}}{{{C_{io}}}} $

(当污染指标为溶解氧时:${P_{ij}} = \frac{{{C_{io}}}}{{{C_{ij}}}}$)

式中:Pj——第j个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Pij——第j个断面i项目的污染指数;Cij—第j个断面i项目的污染浓度;Cioi项目的评价标准值;n —参与评价污染项目数。

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8-9]来评价环境污染变化趋势在统计学上有无显著性。该方法要求至少具备4个期间的数据,给出时间周期Y1Yn,和其相应数值C(即年均值C1Cn),将C从大到小排列。统计检验用的秩相关系数按下式计算:

$ \begin{array}{l} {r_s} = 1 - \left[ {6\sum\limits_{i = 1}^n {d_i^2} } \right]/\left[ {{N^3} - N} \right]\\ {d_i} = {X_i} - {Y_i} \end{array} $

式中:rs—秩相关系数;di—变量XiYi的差值;Xi—周期1到周期N按其值从小到大排列的序号;Yi—按时间排列的序号。

rs的绝对值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统计表中的临界值Wp(N=10时,Wp=0.546)进行比较。当rsWp则表明变化趋势有显著意义:如果rs是负值,则表明在评价时段内有关统计量指标变化呈下降趋势或好转趋势;如果rs为正值,则表明在评价时段内有关统计量指标变化呈上升趋势或加重趋势;当rsWp则表明变化趋势没有显著意义,说明在评价时段内水质变化稳定或平稳。

2 10年水质变化趋势

对沿江三市2008—2017年入江支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见表 1

表 1可见,10年间沿江三市入江支流水质总体处于Ⅲ~Ⅳ类水平。主要定类指标为NH3-N、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2017年沿江三市入江支流水质总体处于Ⅲ类水平,对比2008和2017年水质类别,入江支流水质总体有所好转。

2.1 时间变化特征

对沿江三市入江支流的主要污染指标优Ⅲ类次数占当年总监测次数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见图 2(a)(b)(c)7(a)(b)(c),杨林塘2013—2015年因整治施工,无数据。

图 2 2008—2017年张家港河主要污染指标优Ⅲ类水质比例

图 3 2008—2017年二干河主要污染指标优Ⅲ类水质比例

图 4 2008—2017年望虞河主要污染指标优Ⅲ类水质比例

图 5 2008—2017年白茆塘主要污染指标优Ⅲ类水质比例

图 6 2008—2017年杨林塘主要污染指标优Ⅲ类水质比例

图 7 2008—2017年浏河塘主要污染指标优Ⅲ类水质比例

图 27可见,入江支流中,张家港市主要污染指标优Ⅲ类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COD和BOD5优Ⅲ类比例明显波动上升,至2017年,全年COD和BOD5优Ⅲ类比例超过90%,但二干河NH3-N优Ⅲ类比例2014—2016年间略有下降,其COD和BOD5优Ⅲ类比例2014年明显下降;常熟市望虞河2014—2017年NH3-N和COD个别月份超过Ⅲ类,白茆塘主要污染指标优Ⅲ类比例无明显好转趋势,且在2014—2016年明显下降;太仓市主要污染指标优Ⅲ类比例略有波动上升趋势,2010年和2015年优Ⅲ类比例最低。

2.2 空间变化特征

2008和2017年入江支流主要污染指标空间变化见图 8(a)(b)(c)(d)(e)(f)

图 8 2008和2017年入江支流主要污染指标空间变化

图 8可见,比较2008和2017年,沿江三市入江支流NH3-N、COD和BOD5值明显降低。长江支流水质区域化差异较显著。其中,流经沿江三市市区的部分,污染指标值高于长江入江口;支流交汇处,如张家港河与二干河、望虞河交汇处,污染指标值高于非交汇处。

2.3 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变化特征

选取文献[4]表 1中Ⅲ类限值作为标准,以20项基本项目(除水温、pH值、TN、粪大肠菌群)计算平均综合污染指数,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入江支流10年变化趋势,见表 2。由表 2可见,10年间,入江支流水质总体好转。

表 2 2008—2017年入江支流水质变化趋势
河流 平均综合污染指数 rs 水质趋势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张家港河 0.81 0.64 0.60 0.59 0.53 0.53 0.53 0.49 0.40 0.33 -1.0 明显好转
二干河 0.95 0.77 0.74 0.69 0.60 0.59 0.64 0.57 0.42 0.36 -1.0 明显好转
望虞河 0.11 0.34 0.32 0.28 0.31 0.33 0.35 0.33 0.32 0.30 0.0 无显著变化
白茆塘 0.49 0.46 0.54 0.47 0.45 0.50 0.58 0.52 0.48 0.29 -0.1 无显著变化
杨林塘 0.44 0.45 0.48 0.46 0.49 0.37 0.31 -0.3 无显著变化
浏河塘 0.57 0.53 0.52 0.48 0.49 0.47 0.43 0.60 0.50 0.37 -0.6 有所好转
总体 0.67 0.59 0.56 0.53 0.48 0.48 0.51 0.51 0.41 0.34 -0.9 明显好转
①秩相关系数。

3 结语

2008—2017年,苏州沿江三市的入江支流水质总体明显好转;NH3-N、COD和BOD5是10年间影响入江支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主要污染指标优Ⅲ类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14—2016年间有所下降。10年间入江支流水质的好转,主要得益于苏州市不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包括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关闭大批小化工厂、下达白茆塘达标整治方案、制定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等强有力的措施,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较大幅度削减。

但目前入江支流水质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因素,比如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仍然较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缓慢,支流沿岸分布着大量农田、水产养殖点,且无污水处理设施。今后应主要从源头上加强控制,包括工业、生活、面源以及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内河船舶污染源等综合控制。

参考文献
[1]
续衍雪, 吴熙, 路瑞, 等. 长江经济带总磷污染状况与对策建议[J]. 中国环境管理, 2018(1): 70-74.
[2]
陈进, 刘志明. 长江20年长江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8, 35(1): 1-4.
[3]
孙忠, 沈俏会, 董萍, 等. 近十年浙江省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8, 30(4): 23-26. DOI:10.3969/j.issn.1006-2009.2018.04.006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S].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5]
罗芳, 伍国荣, 王冲, 等. 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 41(5): 87-89. DOI:10.3969/j.issn.1673-288X.2016.05.023
[6]
杜永, 侯玉婷, 唐韧锋, 等. 神定河口水质变化分析与评价[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6, 23(4): 95-98.
[7]
荆红卫, 张志刚, 郭婧. 北京北运河水系水质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2): 319-327. DOI:10.3969/j.issn.1000-6923.2013.02.019
[8]
万黎, 毛炳启. 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批量计算[J]. 环境保护科学, 2008, 34(5): 53-55. DOI:10.3969/j.issn.1004-6216.2008.05.017
[9]
史永松. 苏州市区河道修复如水质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33(6): 47-49, 52. DOI:10.3969/j.issn.1673-1212.2008.0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