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广东 广州 510220;
3. 河源市气象台,广东 河源 517000
2. Guangdo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20, China;
3.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Heyuan City, Heyuan, Guangdong 517000, China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气污染已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蔓延至内陆或经济欠发达区域。研究表明[1-3],环境空气质量与本地源强、区域传输、气象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本地源排放量稳定时,气象条件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气象变化的研判在空气污染预测预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4]。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天气分型与空气质量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区域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许建明等[5]研究了上海秋冬季PM2.5污染天气形势客观分型,高晓荣等[6]研究了广东四大区域污染过程历史案例,江淑芳等[7]分析了深圳市不同空气污染程度下的天气规律及影响要素特征,而粤东北等非珠三角地区城市污染案例研究报道较为少见。
河源市作为广东省东北部的重要生态城市,环境质量在广东地区处于较好水平,自2014年以来空气质量逐年改善[8],但受不利气象条件和周边污染传输影响,个别时段也出现较为严重的污染现象[9-10]。现利用河源市2014—2017年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数据,从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气象学角度,对污染日对应的天气系统和气象要素进行归类和分析,探讨污染物低浓度区域的污染现状。
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数据来源于河源市环境监测网络的2014—2017年连续4年的逐日和逐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周边城市逐日和逐时数据来源于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11],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12],东亚地区的天气图来自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实况资料[13]。
2 结果与讨论 2.1 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2014—2017年O3和PM2.5作为超标污染物占比逐年变化见图 1。
2014—2017年不同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范围的污染天气分布见图 2。
由图 1、2可见,超标污染物为O3和PM2.5,其中以O3为超标污染物的污染天比例从2014年的28.1%跃升至2017年的77.8%,O3已成为影响河源环境空气达标率的主要污染物,从AQI分级统计来看,轻度污染天主要集中在101~120,中度污染(AQI > 150)以上污染天均发生在农历新年,为燃放烟花爆竹所致。
2.2 污染过程统计根据污染持续性及天气分型,统计了2014—2017年河源市PM2.5和O3污染过程(表 1、表 2)。PM2.5污染过程共20次36 d,其中34 d轻度污染(AQI为101~143),2 d中度污染(均为大年初一,AQI为152~176),最高持续时间为5 d,污染高发季节为冬、春季。O3污染过程共19次29 d,均为轻度污染(AQI为102~146),最高持续时间为3 d,污染高发季节为夏、秋季。
污染时段 | 空气质量类别(污染天数) | 最高日均气温/℃ | 天气分型 |
2014年1月2—7日 | 轻度污染(5 d) | 21.3 | 冷高压出海 |
2014年1月15—22日 | 轻度污染(5 d) | 16.6 | 冷锋前 |
2014年1月27—31日 | 轻度污染(4 d)、中度污染(1 d,春节) | 25.9 | 均压场 |
2014年2月23日 | 轻度污染(1 d) | 23.2 | 冷锋前 |
2014年3月15日 | 轻度污染(1 d) | 14.3 | 冷高压出海 |
2014年10月7日 | 轻度污染(1 d) | 29.1 | 副高边缘 |
2014年10月14—18日 | 轻度污染(3 d) | 30.4 | 副高控制 |
2014年10月26日 | 轻度污染(1 d) | 27.7 | 副高控制+冷压高脊 |
2014年12月15日 | 轻度污染(1 d) | 19.1 | 弱冷高压脊+副高边缘 |
2014年12月26日 | 轻度污染(1 d) | 19.1 | 弱冷高压脊+副高边缘 |
2015年1月3日 | 轻度污染(1 d) | 21.6 | 冷高压出海 |
2015年1月11日 | 轻度污染(1 d) | 16.6 | 弱冷高压脊 |
2015年1月19日 | 轻度污染(1 d) | 20.1 | 台风外围+冷锋前型 |
2015年1月20日 | 轻度污染(1 d) | 22.0 | 冷高压出海 |
2015年2月10—12日 | 轻度污染(3 d) | 19.1 | 冷高压出海 |
2015年2月19日 | 轻度污染(1 d,春节) | 20.1 | 均压场 |
2016年2月8日 | 轻度污染(1 d) | 12.2 | 弱冷高压脊 |
2016年3月30日 | 轻度污染(1 d) | 18.5 | 冷高压出海 |
2017年1月28日 | 中度污染(1 d,春节) | 15.7 | 冷高压出海 |
2017年12月28日 | 轻度污染(1 d) | 14.5 | 冷高压出海 |
污染时段 | 空气质量类别(污染天数) | 最高日均气温/℃ | 天气分型 |
2014年4月13日 | 轻度污染(1 d) | 33.2 | 冷高压出海 |
2014年6月13—16日 | 轻度污染(2 d) | 34.2 | 副高叠加台风外围 |
2014年7月30—31日 | 轻度污染(2 d) | 36.7 | 台风外围 |
2014年8月3日 | 轻度污染(1 d) | 34.4 | 均压场 |
2014年10月16—17日 | 轻度污染(2 d) | 29.9 | 副高控制 |
2015年4月15—16日 | 轻度污染(2 d) | 31.2 | 均压场 |
2015年8月5—6日 | 轻度污染(2 d) | 36.3 | 副高叠加台风外围 |
2015年9月19日 | 轻度污染(1 d) | 33.2 | 均压场 |
2015年9月25日 | 轻度污染(1 d) | 34.6 | 冷锋前型 |
2016年4月1日 | 轻度污染(1 d) | 27.8 | 冷高压出海 |
2016年6月23日 | 轻度污染(1 d) | 31.2 | 副高叠加台风外围 |
2016年7月23—25日 | 轻度污染(3 d) | 32.3 | 副高控制 |
2016年8月6日 | 轻度污染(1 d) | 31.5 | 副高控制 |
2016年8月26日 | 轻度污染(1 d) | 28.8 | 副高叠加台风外围 |
2016年8月31日 | 轻度污染(1 d) | 29.6 | 副高叠加台风外围 |
2017年4月19日 | 轻度污染(1 d) | 25.7 | 副高控制 |
2017年4月29—30日 | 轻度污染(2 d) | 25.1 | 冷高压出海 |
2017年5月28—29日 | 轻度污染(2 d) | 28.3 | 冷高压出海+副高边缘 |
2017年8月17—20日 | 轻度污染(2 d) | 31.6 | 副高控制 |
2.3 影响污染的气象条件分析
2014—2017年河源市PM2.5和O3污染天气气象场分型见图 3(a)(b)。由表 1、表 2、图 3可见,影响PM2.5和O3污染的天气分型有较大差异。2014—2017年,除春节外,河源市PM2.5污染共34次,其中冷高压出海13 d(38.2%),冷锋前6 d(17.7%),均压场5 d(14.8%),弱冷高压脊、副高边缘、台风外围等天气型占比相对较小;河源市O3污染共29 d,副高控制9 d(31.0%),副高+台风外围7 d(24.1%),冷高压出海4 d(13.8%),均压场4 d(13.8%),副高边缘和冷峰前等天气型占比较小。
2014—2017年PM2.5和O3污染天气地面风场统计见图 4(a)(b)(直径长度代表该风场对应下污染发生频次)。由表 2、表3和图 4可见,PM2.5污染时段的最高日均气温为12.2~30.4℃,高频污染风向为东北风且风速 < 1.5 m/s(冬、春季占58.8%);O3污染时段的最高日均气温为25.7~36.7℃,高频污染风向为西南风且风速 < 1.5m/s或2.1~2.5m/s(夏、秋季占88.2%)。可见弱东北风下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而冬、春季因为混合层低,降水少,容易促使ρ(PM2.5)升高;弱西南风下,一方面O3前体物区域输送明显,另一方面在夏、秋季出现频率较高,气温高辐射强,使光化学产物ρ(O3)上升[9-10]。
3 结论
(1) 河源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处于较好水平,污染天数逐年减少,超标污染物为PM2.5和O3,O3成为达标率首要影响因子。
(2) 易污染天气类型中,冷高压出海型占比最高(26.1%),其次为副高控制(15.4%)和均压场(13.85%),冬、春季和夏秋季污染防控重点分别为PM2.5和O3,弱风速(< 1.5 m/s)时应密切关注。
(3) 污染天气时段发生在AQI值为101~110时占比较大(24.6%),说明低程度的污染天气接近四分之一,尚有较大的空间减少污染天气发生。
[1] |
刘咸德, 李军, 赵越, 等. 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风向因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 1-6. |
[2] |
张艳, 余琦, 伏晴艳, 等. 长江三角洲区域输送对上海市空气质量影响的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7): 914-923. |
[3] |
廖志恒, 孙家仁, 范绍佳, 等. 2006—2012年珠三角地区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329-336. |
[4] |
刘闽, 王帅, 林宏, 等. 沈阳市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建立及应用[J]. 中国环境监测, 2014, 30(4): 10-15. DOI:10.3969/j.issn.1002-6002.2014.04.002 |
[5] |
许建明, 常炉予, 马井会, 等. 上海秋冬季PM2.5污染天气形势的客观分型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6(12): 4303-4314. |
[6] |
高晓荣, 王楠, 王春林, 等. 广东四大区域污染过程历史案例库的建立分析[J]. 广东气象, 2018, 40(1): 47-52. DOI:10.3969/j.issn.1007-6190.2018.01.011 |
[7] |
江淑芳, 朱德明, 林楚雄, 等. 天气形势预测法在深圳市空气质量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6, 39(3): 176-181. |
[8] |
广东省环境保护公众网.广东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EB/OL]. (2018-01-18)[2019-02-25]. http://www.gdep.gov.cn/.
|
[9] |
林小平, 巫楚, 汪宇, 等. 河源夏季臭氧污染特征及其成因[J]. 中国环境监测, 2017(4): 14. |
[10] |
林小平, 巫楚, 曾树森, 等. 河源市城区春季PM2.5典型污染过程案例分析[J].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7, 9(4): 49-54. DOI:10.3969/j.issn.1674-6732.2017.04.013 |
[11] |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城市空气质量AQI日报[EB/OL]. (2017-12-28)[2019-02-25]. http://106.37.208.233:20035/.
|
[12] |
中国气象数据网.地面气象资料[EB/OL]. (2017-12-28)[2019-02-25]. http://data.cma.cn/.
|
[13] |
中央气象台.天气分析[EB/OL]. (2017-12-28)[2019-02-25]. http://www.nm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