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1, Vol. 13 Issue (3): 13-18.  DOI: 10.3969/j.issn.1674-6732.2021.03.003.
0

环境预警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李敏娜, 南通市大气VOCs四季变化特征和臭氧生成潜势分析.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1, 13(3): 13-18. DOI: 10.3969/j.issn.1674-6732.2021.03.003.
[复制中文]
LI Min-na. Analysis on Seaso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VOCs and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in Nantong Cit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Forewarning, 2021, 13(3): 13-18. DOI: 10.3969/j.issn.1674-6732.2021.03.003.
[复制英文]

基金项目

江苏省环保专项基金资助项目(PM2.5、臭氧及其前体物监测体系、质控质保体系研究及示范应用)

作者简介

李敏娜(1990-),女,工程师,硕士,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0-08-21
修订日期:2020-09-14

码上扫一扫

南通市大气VOCs四季变化特征和臭氧生成潜势分析
李敏娜    
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江苏 南通 226006
摘要:于2019年在南通市采用TH-300B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分析仪对57种VOCs开展在线监测,对比分析了VOCs组分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找到了南通市VOCs的优控物种。结果表明,2019年南通市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15.57×10-9,不同组分体积分数排序为:烷烃(9.65 ×10-9)>芳香烃(2.85×10-9)>烯烃(1.84×10-9)>炔烃(1.23×10-9),总体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的特征。和国内其他城市比较,南通市VOCs和各组分体积分数处于较低水平。烯烃和炔烃的日变化特征均呈现较明显的双峰分布,峰值位于7:00-8:00和19:00-21:00;烷烃的日变化特征均呈现较明显的单峰分布,峰值位于6:00-8:00;芳香烃的日变化特征在4个季节变化趋势有所不同。烷烃和芳香烃夜间体积分数均高于白天。VOCs的OFP年均值为108.17 μg/m3,季节排序为:冬季(122.70 μg/m3)>春季(116.15 μg/m3)>秋季(111.26 μg/m3)>夏季(82.58 μg/m3)。VOCs优控物种为丙烷、乙烯、异戊烷、甲苯、间/对二甲苯,因此控制市区臭氧浓度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机动车排放、加油站油气挥发和溶剂使用。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季节变化    优先控制物种    南通市    
Analysis on Seaso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VOCs and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in Nantong City
LI Min-na    
Jiangsu Nanto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Nantong, Jiangsu 226006, China
Abstract: TH-300B online VOCs analyzer was used to determine 57 kinds of atmospher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in 2019, the component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seasonal and dail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maximum increment reactivity (MIR), the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OFP) was estimated and the priority controlled VOCs were found in Nanto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volume fraction of VOCs in Nantong in 2019 was 15.57×10-9, and the volume fraction of different component ranked as follows: alkane (9.65×10-9) > aromatic hydrocarbons (2.85×10-9) > alkenes (1.84×10-9) >alkynes (1.23×10-9). The values were higher in winter and lower in summer. Compared with other cities in China, the volume fraction of VOCs and its components in Nantong is at a low level. The dail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lkenes and alkynes showed obvious bimodal distribution in four seasons, with the peak at 7:00-8:00 and 19:00-21:00, and the dail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lkanes showed obvious unimodal distribution in four seasons, with the peak at 6:00-8:00. The dail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were different in four seasons. The concentrations of alkanes and aromatics were higher at night than at day. The average OFP was 108.17 μg/m3, and the seasonal OFP ranked as follows: in winter (122.70 μg/m3)> in spring (116.15 μg/m3)> in autumn (111.26 μg/m3)> in summer (82.58 μg/m3). The priority controlled species are propane, ethylene, isopentane, toluene and m/p-xylene. The primary task of ozone concentration control in Nantong urban area is to control vehicle emission, gas volatilization and solvent use in gas stations.
Key word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OFP)    Seasonal variation    Priority controlled species    Nantong City    
0 前言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空气中普遍存在的一大类化合物,一般是指在标准状态下饱和蒸气压较高、沸点较低、分子质量较小、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炔烃、卤代烃和含氧有机物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各大城市VOCs的浓度水平、活性特征、来源解析开展了大量研究。Pamela等[1]在巴西圣保罗展开了VOCs观测,建立了与一氧化碳(CO)和乙炔有关的比值(ER),该比值是一个评估排放源长期变化的很有价值的指标。Liang等[2]改进了2011-2018年中国工业VOCs排放清单和6个特定行业的当地污染源概况,以改进对臭氧(O3)生成潜势(OFP)的估算。Ahsan等[3]在南京郊区连续测量了89种VOCs以及O3、氮氧化物(NOX)、CO和二氧化硫(SO2),通过计算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得出结论,为了改善研究区域空气质量,必须减少交通排放,以减少芳香烃和烯烃的浓度。林旭等[4]分析了杭州市不同功能区VOCs及各组分的体积分数、日变化规律及大气化学反应活性。黄烯茜等[5]选取上海某城郊10个点位进行连续6年(2012-2017年)的采样分析,得出上海城郊大气中VOCs的时空污染特征及其对人体潜在的健康风险。张露露等[6]在2012年11-12月和2014年5-10月对上海市青浦区大气中58种VOCs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 青浦区大气中VOCs总体浓度水平较低, 烷烃是其中含量最高的物种,总VOCs的月变化特征表现为11月最高,10月最低,日变化特征表现为明显的双峰分布。对OH消耗速率和OFP贡献最大的物种均是烯烃和芳香烃。

从2013年起,南通市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的第90百分位数(O3-8h-90%)逐年持续上升,2015年开始超标,2018年年均值为156 μg/m3,较2017年下降了12.8%,低于国家标准,2019年年均值为172 μg/m3,较2018年上升了10.3%,O3污染有所反弹,变化趋势尚不稳定,总体呈持续上升态势。目前针对南通市VOCs分析的文献较少,赵秋月等[7]于2018年7月对南通市大气中的VOCs进行监测,分析其浓度状况、组成特征、对OFP的贡献及主要来源,但分析时段较短,不能反映VOCs的季节变化特征。现于2019年全年,对南通市大气中的VOCs开展更详尽的四季变化特征分析,计算OFP,找出南通市VOCs的优先控制物种。

1 研究方法 1.1 监测点位

在线监测点位为南通市崇川区紫琅公园中的大气超级站,位于环境教育馆3楼楼顶(距离地面约15 m)。

1.2 监测时间

监测时段为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包含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月和12月)这4个季节,每天24 h连续在线监测,除仪器故障或维修保护等造成的VOCs数据缺失外,全年有效数据达到91.2%。

1.3 监测仪器及指标

监测仪器为TH-300B在线VOCs分析仪(武汉天虹公司),采样时间间隔为1 h,检出限范围为0.8×10-7~5×10-7。该系统一次采样可以检测99种VOCs,其中烷烃29种,烯烃11种,炔烃1种,芳香烃17种,含氧(氮)有机物13种,卤代烃28种。

2 结果与讨论 2.1 VOCs组分变化特征

对2019年在南通市检出的57种VOCs进行分析,其中包含烷烃29种,烯烃10种,炔烃1种,芳香烃17种。根据大气超级站的数据,2016-2019年南通市VOCs总体及各组分均呈下降趋势(图 1),2019年VOCs的体积分数为15.57×10-9,较2016年的31.29×10-9下降了50.2%。2019年VOCs不同组分体积分数排序为:烷烃(9.65×10-9)>芳香烃(2.85×10-9)>烯烃(1.84×10-9)>炔烃(1.23×10-9)。

图 1 2016-2019年VOCs组分变化趋势

2019年南通市四季的VOCs组分体积分数占比见图 2(a)(b)。由图 2(a)可见,VOCs、烷烃、炔烃的体积分数排序均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芳香烃排序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烯烃排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VOCs体积分数冬季最高而夏季最低的原因可能是,冬季大气边界层较低,层结较为稳定,夜间更容易出现逆温,导致VOCs不易扩散,同时白天光照相对其他季节更弱,光化学反应性较低;而夏季太阳辐射较强,白天光化学反应较剧烈,VOCs容易发生二次转化。在上海市青浦区[5]、鄂州市[8]等地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

图 2 不同季节VOCs组分体积分数及占比

图 2(b)可见,VOCs组分占比最多的均为烷烃,为59.21%(秋季)~63.19%(冬季);芳香烃其次,为15.14%(冬季)~20.09%(秋季);烯烃为9.86%(春季)~12.97%(秋季);炔烃为6.91%(夏季)~9.04%(冬季)。烷烃和炔烃在冬季的占比最高,芳香烃和烯烃在秋季的占比最高。

2.2 VOCs季节变化特征

2019年南通市四季VOCs平均体积分数排名前10位的物种见表 1。由表 1可见,排名前10的物种相似,均包括丙烷、乙烷、乙烯、乙炔、正丁烷、甲苯、异戊烷、间/对二甲苯和异丁烷,说明南通市大气中的VOCs来源和组分相对稳定。丙烷、乙烷、乙烯、乙炔、正丁烷、异丁烷的体积分数在冬季最高,间/对二甲苯和异戊烷在春季最高,甲苯在秋季最高。

表 1 2019年南通市四季VOCs平均体积分数排名前10位的物种 
2.3 VOCs日变化特征

2019年南通市四季VOCs各组分的日变化趋势见图 3(a)(b)(c)(d)。由图 3可见,烷烃、烯烃、炔烃的体积分数均呈现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特点,芳香烃的体积分数则是春季≈秋季≈冬季>夏季。

图 3 2019年南通市不同季节VOCs组分体积分数日变化

4种组分的日变化特征如下:(1)烷烃四季均呈现较明显的单峰分布,峰值位于6:00-8:00,四季出现峰值时间略有不同,谷值位于14:00-16:00,随后体积分数波动上升,烷烃主要来源于石油和天然气。(2)烯烃和炔烃四季均呈现较明显的双峰分布,峰值位于7:00-8:00和19:00-21:00,表明其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烯烃夏季早峰值时间与春、秋季相当,比冬季早1 h,晚峰值与秋季相当;炔烃夏季早峰值与春季相当,比秋、冬季早1 h,原因可能是春、夏季日出早,人们出行时间提前。(3)芳香烃四季变化趋势有所不同,春、秋季呈现多峰分布,峰值位于1:00,5:00-7:00和18:00-19:00;冬季呈现单峰分布,峰值位于1:00,之后浓度波动下降,16:00达到谷值,随后又波动上升;夏季呈现双峰分布,峰值位于1:00和6:00。不同季节的芳香烃的日变化趋势各不相同,表明芳香烃的来源比较多样,受到化学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的双重影响。

由此可见,VOCs各组分在每个季节早高峰时间段都会出现一个峰值,这跟早高峰及夜间污染物的累积有关,随后体积分数迅速降低,是因为太阳辐射增强,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消耗了VOCs。从烷烃和芳香烃的日变化趋势来看,傍晚至次日早高峰时段(18:00-次日08:00)的体积分数均高于白天(09:00-17:00),这与杭州[4]、上海[6]、南京[7]的观测结果相似。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傍晚至次日早高峰时段,边界层降低,湍流活动减弱,污染物容易堆积,且风速小于白天,不利于污染物扩散;(2)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化学反应使VOCs转化为二次污染物;(3)该时段存在局地污染源排放。

2.4 不同区域VOCs总体及各组分对比

南通市VOCs物种数及各组分体积分数和国内其他地区的比较见表 2。由表 2可见,除了杭州湾北岸VOCs物种数是29种,其余城市差异不大,均为56~58种。从VOCs和各组分体积分数来看,南通市处于较低水平,仅高于连云港。从各组分体积分数大小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是烷烃>芳香烃>烯烃>炔烃,只有少部分地区(杭州湾北岸和鄂州)是烷烃>烯烃>芳香烃>炔烃。

表 2 南通市VOCs物种数及各组分体积分数和国内其他地区的比较

将南通市与南通港闸区的监测结果比较,烯烃和炔烃体积分数总和相当,烷烃略低于港闸区,芳香烃显著低于港闸区,烯烃和炔烃主要来源于交通源,但是港闸区周边电厂、涂装行业的溶剂使用和工业排放较多,导致芳香烃体积分数显著高于城区。

2.5 OFP变化特征

OFP由VOCs物种排放量和该物种的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决定,现引用文献[14]中的MIR值,计算了VOCs物种的OFP,识别出影响南通市区O3生成的关键VOCs物种。计算公式如下:

$ {\text{OF}}{{\text{P}}_i} = {\left[ {{\text{VOCs}}} \right]_i} \cdot {\text{MI}}{{\text{R}}_i} $

式中:[VOCs]i——VOCs中物种i的体积分数,10-9;MIRi——VOCs中物种i的最大增量反应活性。

2.5.1 OFP月变化特征

2019年南通市OFP的月变化见图 4。由图 4可见,OFP均值为108.17 μg/m3,12月OFP最高,为156.43 μg/m3,2月OFP最低,为66.14 μg/m3

图 4 2019年南通市OFP的月变化
2.5.2 OFP季节变化特征

2019年南通市VOCs各组分的OFP季节变化见图 5(a)(b)。由图 5可见,南通市OFP的季节排序为:冬季(122.70 μg/m3)>春季(116.15 μg/m3)>秋季(111.26 μg/m3)>夏季(82.58 μg/m3),与VOCs的体积分数季节变化排序一致。

图 5 2019年南通市VOCs组分的OFP季节变化

四季各组分OFP的占比排序均为:芳香烃>烯烃>烷烃>炔烃。芳香烃的OFP在春季最高,烯烃、烷烃和炔烃的OFP在冬季最高。

2019年南通市四季OFP排名前10位的物种见表 3,其OFP之和占总OFP的比例为73.84%(夏季)~78.74%(冬季)。4个季节排名前10的物种中均包括间/对二甲苯、甲苯、乙烯、邻二甲苯、丙烯、乙苯、丙烷、异戊烷、正丁烷这9个物种,表明各季节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较为相似。不同物种贡献大小有所不同,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乙苯和异戊烷的OFP在春季最高,甲苯的OFP在秋季最高,乙烯、丙烯、丙烷和正丁烷的OFP在冬季最高。

表 3 2019年南通市四季OFP排名前10位的物种 

将南通市VOCs和OFP排名前10位中同时出现的物种列为VOCs的优控物种,优控物种为丙烷、乙烯、异戊烷、甲苯、间/对二甲苯。因此控制南通市区O3浓度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机动车排放、加油站油气挥发和溶剂使用, 这与鄂州市[10]的情况类似。

3 结论

(1) 2019年南通市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15.57×10-9,不同组分体积分数排名为:烷烃(9.65×10-9)>芳香烃(2.85×10-9)>烯烃(1.84×10-9)>炔烃(1.23×10-9)。不同季节VOCs、烷烃、炔烃的体积分数排序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芳香烃体积分数排序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烯烃体积分数排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从各组分在不同季节的占比来看,占比最多的均为烷烃,为59.21%(秋季)~63.19%(冬季);其次为芳香烃,为15.14%(冬季)~20.09%(秋季);烯烃为9.86%(春季)~12.97%(秋季);炔烃为6.91%(夏季)~9.04%(冬季)。

(2) 4个季节排名前10位的VOCs物种接近,均包括丙烷、乙烷、乙烯、乙炔、正丁烷、甲苯、异戊烷、间/对二甲苯、异丁烷,关键物种基本无变化,说明南通市大气中的VOCs来源和组成相对稳定。和国内其他城市比较,南通市VOCs和各组分体积分数均处于较低水平,仅高于连云港。

(3) 烷烃、烯烃、炔烃的体积分数均呈现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特点,芳香烃的体积分数则呈现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的特点。①烯烃和炔烃在四季均呈现较明显的双峰分布,峰值位于7:00-8:00和19:00-21:00,表明烯烃和炔烃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②烷烃在四季均呈现较明显的单峰分布,峰值位于6:00-8:00。③芳香烃在4个季节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春季和秋季呈现多峰分布,冬季呈现单峰分布,夏季呈现双峰分布,表明芳香烃的来源比较多样,受到化学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的双重影响。烷烃和芳香烃夜间浓度均高于白天。

(4) 2019年南通市VOCs的OFP均值为108.17 μg/m3,12月OFP最高,为156.43 μg/m3,2月OFP最低,为66.14 μg/m3。OFP的季节排序为:冬季(122.70 μg/m3)>春季(116.15 μg/m3)>秋季(111.26 μg/m3)>夏季(82.58 μg/m3)。四季各组分OFP的占比均为:芳香烃>烯烃>烷烃>炔烃。VOCs的优控物种为丙烷、乙烯、异戊烷、甲苯、间/对二甲苯,控制市区O3浓度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机动车排放、加油站油气挥发和溶剂使用。

参考文献
[1]
PAMELA D, THIAGO N, ADALGIZA F, et al. One decade of VOCs measurements in São Paulo megacity: Composition, variability, and emission evaluation in a biofuel usage context[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38.
[2]
LIANG X M, SUN X B, XU J T, et al. Improved emissions inventory and VOCs speciation for industrial OFP estimation in Chin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45.
[3]
AHSAN M, ZHANG Y L, FAN M Y,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time ambient VOC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O3 and SOA formation in a suburban area of Nanjing, China[J]. Atmospheric Research, 2020, 240.
[4]
林旭, 陈超, 叶辉, 等. 杭州秋季大气VOCs变化特征及化学反应活性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 2020, 36(2): 196-204.
[5]
黄烯茜, 廖浩祥, 周勇, 等. 上海城郊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活性组分及风险评估[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0, 42(2): 194-198, 203.
[6]
张露露, 蒋卫兵, 张元勋, 等. 上海市青浦区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2): 3550-3561. DOI:10.3969/j.issn.1000-6923.2015.12.004
[7]
夏丽. 南京江北地区VOCs浓度特征和来源解析[D]. 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8]
赵秋月, 李春燕, 陈凤, 等. 南通市夏季VOCs污染特征与来源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 2020, 36(2): 148-156.
[9]
刘芮伶, 翟崇治, 李礼, 等. 重庆市VOCs浓度特征和关键活性组分[J]. 中国环境监测, 2017, 33(4): 118-125.
[10]
闫磊, 黄银芝, 高松, 等. 杭州湾北岸36种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 33(3): 536-546.
[11]
付昱萌, 杨红刚, 卢民瑜, 等. 鄂州市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 2020, 41(3): 1085-1092.
[12]
乔月珍, 陈凤, 李慧鹏, 等. 连云港不同功能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J]. 环境科学, 2020, 41(2): 630-637.
[13]
邓媛元, 李晶, 李亚琦, 等. 成都双流夏秋季环境空气中VOCs污染特征[J]. 环境科学, 2018, 39(12): 5323-5333.
[14]
CATER W P L. Development of ozone reactivity scales f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J]. Journal of the Air and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1994, 44(7): 88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