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分子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的不完全燃烧[1]。PAHs在环境中的含量虽然是微量的,但由于其稳定性和生物累积性,能够对人体产生潜在危害。在美国环保署(EPA)公布的16种优先控制PAHs中(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苯[1, 2, 3-cd]芘、二苯并[a, n]蒽、苯并[g, h, i]苝),苯并[a]芘(B[a]P)、苯并[a]蒽、二苯并[a, n]蒽等对人体和生物体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PAHs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有诱发皮肤癌、肺癌、直肠癌、胃癌、膀胱癌、乳腺癌等作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B[a]P归为Ⅰ类致癌物[2-5],二苯并[a, n]蒽为2A类致癌物,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和茚苯[1, 2, 3-cd]芘为2B类致癌物。焦化厂、炼铁厂、炼铝厂工人肺癌患病率的显著增高,与接触高浓度的PAHs密切相关[6]。我国云南省宣威县由于室内燃烧烟煤,室内空气中PAHs污染严重,成为肺癌高发区[7-8]。
城市已经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人类通过工业和民用燃煤、机动车排放、垃圾焚烧等人为活动向城市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PAHs。PAHs是半挥发性污染物,大气则是人体暴露于PAHs污染的重要媒介。Menichini[9]评价了全球约60个城市空气中PAHs浓度,其代表物B[a]P的质量浓度如下:欧洲1~20 ng/m3,美国约1 ng/m3,北美及南美洲、澳大利亚0.1~1.0 ng/m3,日本1~10 ng/m3。而我国的调查显示:南京、武汉、太原、石家庄、唐山等城市均有不同程度超标[10-11]。南京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核心经济区之一,近年来城市迅速扩展,工业经济高速发展。随着机动车总量和道路车流量持续快速增长,能源与化石燃料消耗不断增加,且城市垃圾焚烧站不断增加,使得南京市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颗粒物中的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李秋歌等[12]研究结果显示,2001—2005年南京市大气气溶胶PAHs污染呈加重的趋势,最高值达291.67 ng/m3。
现监测分析了南京市2个典型区域大气PAHs的浓度,利用比值判断法对PAHs的来源进行初步解析,并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2个区域的人群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对于加强南京市的大气污染评价,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和采样点位选择南京市六合区大厂街道和江宁区东山街道作为代表性地区。六合区是江苏省会南京市北大门,南靠长江,也是南京市化工企业集中区。六合区大厂街道集中了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南京化学工业园热电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冶金、能源、化工大型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江宁区东山街道位于六合区大厂街道东南方28 km处(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辖区内无重污染企业。分别在六合区大厂街道和江宁区东山街道人群聚集居住区设置4个和2个采样点。
1.2 样品采集和保存选取一年中2个典型季节(秋季:2016年9月;冬季:2016年12月)采集大气样品。采用中流量采样器(国技仪器AMEM,ADS-2062)放在无障碍物的区间,用石英纤维滤膜捕集大气中PM10,用聚氨酯泡沫(PUF)吸附芯吸附气态物质。以0.1 m3/min采样流量,每天采集20 h以上,每个季节连续采集5 d。记录采样点的准确地理位置,采样条件(采样日期、样品名称),气象条件(如温度、风向、风速、压力)和采样体积等。样品采集后于-20 ℃低温保存,并在一周内完成处理和分析。
采样前将石英纤维滤膜在马福炉中于400 ℃加热5 h以上,冷却后用铝箔包好放置于-18 ℃的冰箱冷藏。PUF使用前用蒸馏水清洗,沥干水分后用丙酮清洗3次,放入索氏提取器,依次用丙酮回流提取16 h,乙醚/正己烷(V ∶V=1 ∶9)提取液回流提取16 h,更换2~3次乙醚/正己烷提取液回流,每次回流提取16 h。然后取出,将溶剂挥干用铝箔包好于-18 ℃的冰箱冷藏备用。
1.3 样品分析样品分析方法参照《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种PAHs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6—2013)。膜和PUF样品全部剪碎,置于三角瓶中,加入4 mg/L混合净化内标物(5种氘代PAHs标准品:萘-D8、苊-D10、菲-D10、-D12、苝-D12,百灵威公司)静置1 h,加入正己烷/二氯甲烷(V ∶V=1 ∶1)的混合溶剂,超声提取30 min。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旋转浓缩至近干(温度控制在45 ℃以下),氮气吹干后,加入20 μL进样内标物(对三联苯-D14,百灵威公司),用正己烷定容至1 mL后转移至气相进样小瓶待测。
选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公司,7890A-5975C)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DB-5MS毛细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1)气相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280℃;程序升温:70℃保持2 min,10℃/min到320℃保持5.5 min;载气:氦气,流量:1.0 mL/min;进样量:1.0 μL。(2)质谱条件。离子源:EI源;离子源温度:230℃;离子化能量:70 eV;扫描方式:选择离子扫描;溶剂延迟3 min;传输线温度:280℃。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
1.4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采样和分析过程中,每批样品均进行1个试剂空白,1次实验空白和1次空白加标分析。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16种PAHs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5;空白加标回收率控制在80.7%~ 117.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09%~20.7%;样品定量限为0.6~1.3 ng/m3。
2 结果与讨论 2.1 大气PAHs污染特征2016年南京市典型地区大气PAHs质量浓度监测结果见表 1。秋季,六合区和江宁区大气气态16种PAH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40和421 ng/m3;冬季,六合区和江宁区大气气态16种PAH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 322和827 ng/m3,六合区大气PAHs浓度明显高于江宁区,为江宁区的1.6倍。在秋季,六合区和江宁区大气颗粒态(PM10)中16种PAH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18.8和17.7 ng/m3;冬季,六合区和江宁区PM10中16种PAH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7.8和44.2 ng/m3,2个地区大气PM10中PAHs的浓度无显著差别。
冬季大气气态和PM10中PAHs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秋季,呈典型的季节变化特征。南京市四季分明且温差较大,秋季气象条件良好,污染物可以得到有效扩散和沉降,所以秋季PAHs的污染水平较低;冬季温度低、气压高,频繁出现逆温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大气稳定度较高,阻碍了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造成污染物的局地积累形成重污染,导致冬季PAHs的质量浓度较高。
目前,已有大量关于中国城市大气中PAHs污染情况的报道,例如长春市夏季PM2.5中PAHs质量浓度为19.28~79.42 ng/m3[13],大连市气态和颗粒态中PAHs质量浓度为29.4~413 ng/m3[14],徐州市PM2.5中PAHs质量浓度为0.85~94.82 ng/m3[15],广州市PM2.5中16种PAHs年均值为5.363 ng/m3[16],南京市PM10中PAHs范围为11.03~ 53.56 ng/m3,唐山市冬季PM2.5中PAHs月均值为229.50 ng/m3[17],东北3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大气颗粒物中14种PAHs质量浓度为16.3~ 712.1 ng/m3[18]。北京冬季雾霾期大气气态和颗粒态中PAHs质量浓度分别为585和705 ng/m3[19],杭州冬季灰霾日气态和PM2.5中的PAHs平均质量浓度为515.9和14.98 ng/m3[20]。而这些研究结果由于采样时间、季节、地点以及采样介质(气态和/或颗粒态)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即使是同一城市所报道的大气中PAHs的浓度也有所不同。
根据PAHs的结构和性质,16种PAHs可以分为3类。其中萘、苊烯、二氢苊、芴、菲和蒽为2或3环PAHs,称为低相对分子质量PAHs,易挥发;荧蒽、芘、苯并(a)蒽和为4环PAHs,称为中相对分子质量PAHs,属于半挥发性有机物;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 2, 3-cd)芘、二苯并(a, h)蒽和苯并(g, h, i)苝为5或6环PAHs,称为高相对分子质量PAHs,难挥发,其对人体的危害(致癌性和致突变性)较高。不同环数PAHs的组成特征见图 1。无论秋季还是冬季,PM10中的PAHs组成均类似,且符合5+6环>4环>3环>2环的规律,说明分子量越大的PAHs,在颗粒物上的吸附比例越高,符合范德华力的作用特征。在秋季,气态中2环的PAHs占比较高,这可能主要因为萘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在温度较高的秋季,挥发增强,其占比上升;而5+6环PAHs化合物其分子量较大,即使其分子含量不高,但是其质量浓度占比也会增加。在冬季,随着温度下降,挥发性较强的萘组成比例下降;而与秋季一致的是,4环PAHs的比例相对较低;5+6环占据了PAHs组成的主体。
大气中PAHs的组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值法认为,燃料种类和燃烧条件的不同,会导致生成的PAHs组成和相对含量都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它们的比值高低识别污染源。傅家谟等[21]提出荧蒽(Flu)和芘(Pys)的含量比值可用作化石燃料燃烧类型的判别指标,比值接近于1.40和1.0分别代表煤型和油型燃烧。
2016年南京市典型地区环境空气中ρ(Flu)和ρ(Pys)的比值见表 2。六合区ρ(Flu)/ρ(Pys)无论在冬季还是秋季都是接近于1.40,代表其主要为煤型燃烧;而江宁区ρ(Flu)/ρ(Pys)在秋季和冬季均接近1.0,代表其主要为油型燃烧,即交通污染为主。此外,六合区和江宁区在冬季,该比值均有所提高,提示冬季煤型燃烧的比例有所增加。六合区是南京市的主要工业区,区域内集中了一批冶金、能源、化工等大型企业,煤炭使用量大,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PAHs随着烟尘被排放到大气中,因此六合区的PAHs污染以燃煤污染为主。江宁区东山街道辖区内主要为污染较轻的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内PAHs污染以汽车尾气排放为主。
由于不同种类PAHs的毒性各不相同,总PAHs浓度并不足以表示总PAHs的毒性。毒性等效因子TEFs(Toxic Equivalency Factors)的发展和应用为定量评价样品中PAHs混合物致癌性风险提供了依据。将B[a]P的毒性视为1,定义其他PAHs的毒性相对于B[a]P的系数,即毒性等效因子。利用这一因子计算其他PAHs相对于B[a]P的毒性数值,即可得到“B[a]P毒性等效浓度”。本研究借鉴了Nisbeth和Lagoy所提出的毒性等效因子[22],计算2016年南京典型地区大气中16种PAHs的B[a]P毒性等效浓度,结果见表 3。六合区和江宁区大气(气态和PM10)中16种PAHs平均质量浓度(秋季和冬季平均值)分别为914.82和712.27 ng/m3,六合区大气PAHs污染水平高于江宁区,但B[a]P毒性等效浓度江宁区反而高于六合区,其浓度分别为309.84和274.1 ng/m3,其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IARC将B[a]P分类为Ⅰ类致癌物,采用无阈化合物健康危险度评价模型来计算其致癌风险,计算公式见式(1):
$ \mathrm{CR}_{\mathrm{inh}}=\mathrm{LADD}_{\mathrm{inh}} \times \mathrm{SF}_{i} $ | (1) |
式中:CRinh——吸入暴露途径的超额致癌风险,无量纲;LADDinh——吸入途径污染物的致癌终生日均暴露量,mg/(kg·d);SFi——呼吸吸入致癌斜率因子,[mg/(kg·d)]-1。
EPA综合风险信息系统(IRIS) 提供的B[a]P的IUR(呼吸吸入单位致癌因子)为6×10-4 (μg/m3)-1,SFi和LADDinh计算公式见式(2)和式(3):
$ \mathrm{SF}_{i}=\frac{\mathrm{IUR} \times \mathrm{B} \mathrm{W}}{\mathrm{IR}_{\mathrm{a}}} $ | (2) |
式中:IRa——人体每日空气呼吸量,m3/d;BW——人体体重,kg。
$ \mathrm{LADD}_{\mathrm{inh}}=\frac{\mathrm{IR} \times \mathrm{EF} \times \mathrm{ED} \times C}{\mathrm{BW} \times \mathrm{AT}} $ | (3) |
式中:EF——暴露频率,d/a,通常为350 d/a;ED——暴露期,a,通常为24 a;AT——致癌效应平均时间,通常为27 740 d;C——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mg/m3,六合区为2.74×10-4 mg/m3,江宁区为3.10×10-4 mg/m3。
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9),中国成人IRa和BW平均值分别为14.5 m3/d和61.8 kg,计算得到B[a]P的SFi为2.56 [mg/(kg·d)]-1,六合区和江宁区人群通过大气吸入PAHs的超额致癌风险分别为5.17×10-5和5.85×10-5。参照致癌风险阈值10-6的水平,六合区和江宁区人群吸入PAHs的致癌风险均超过了可接受水平。
3 结论(1) 南京市工业区(六合区)和生活区(江宁区)大气(气态和可吸入颗粒态)中16种PAH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914.82和712.27 ng/m3,B[a]P毒性等效浓度分别为274.1和309.84 ng/m3;大气PAHs污染水平具有典型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污染水平高于秋季。
(2) PM10中PAHs组成以稠环为主,而秋季气相中低环的PAHs占比较大;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煤污染是六合区PAHs污染主要来源,而江宁区主要表现为交通污染。
(3) 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六合区和江宁区人群通过大气吸入PAHs的超额致癌风险分别为5.17×10-5和5.85×10-5,均略高于可接受的水平10-6。
[1] |
PATEL A B, SHAIKH S, JAIN K R, et al.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Sources, toxicity, and remediation approaches[J]. Front Microbiol, 2020(11): 562813. |
[2] |
KIM K E, CHO D, PARK H J. Air pollution and skin diseases: Adverse effects of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on various skin diseases[J]. Life Sciences, 2016, 152: 126-134. DOI:10.1016/j.lfs.2016.03.039 |
[3] |
KORSH J, SHEN A, ALIANO K, et al.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breast cancer: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Breast Care, 2015, 10(5): 316-318. DOI:10.1159/000436956 |
[4] |
MOORTHY B, CHU C, CARLIN D J.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From metabolism to lung cancer[J]. Toxicol Sciences, 2015, 145(1): 5-15. DOI:10.1093/toxsci/kfv040 |
[5] |
SINGH A, KAMAL R, AHAMED I, et al. PAH exposure-associated lung cancer: An updated meta-analysis[J]. Occup Med (Lond), 2018, 68(4): 255-261. DOI:10.1093/occmed/kqy049 |
[6] |
KRIEK E, VAN SCHOOTEN F J, HILLEBRAND M J, et al. DNA adducts as a measure of lung cancer risk in humans exposed to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J].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993, 99: 71-75. DOI:10.1289/ehp.939971 |
[7] |
HE X Z, CHEN W, LIU Z Y, et al.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lung cancer in Xuan Wei County, China: current progress. Case-control study on lung cancer and cooking fue[J].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991, 94: 9-13. |
[8] |
刘利群, 万霞, 陈功博, 等. 云南省宣威市肺癌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肺癌杂志, 2017, 20(8): 528-537. |
[9] |
MENICHINI E. Urban air pollution b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levels and sources of variability[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1992, 116(1-2): 109-135. DOI:10.1016/0048-9697(92)90368-3 |
[10] |
安玉琴, 郝海燕, 金红, 等. 河北省四城市PM2.5中多环芳烃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评价[J]. 职业与健康, 2018, 34(22): 3129-3133. |
[11] |
金银龙, 李永红, 常君瑞, 等. 我国五城市大气多环芳烃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评价[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1, 28(9): 758-761. |
[12] |
李秋歌, 高士祥, 王格慧, 等. 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污染趋势[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3(5): 556-560. DOI:10.3321/j.issn:0469-5097.2007.05.014 |
[13] |
庄卉嫣, 王清然, 胡赛男, 等. 长春市夏季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评价[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 38(2): 179-183. |
[14] |
杨萌. 大连城市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和毒性评价[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 40(1): 68-72, 84. |
[15] |
郁倩, 张娟, 安可, 等. 徐州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20, 37(1): 51-53. |
[16] |
江思力, 李文学, 步犁, 等. 广州市2018年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分析和健康风险评价[J]. 中国热带医学, 2020, 20(8): 710-716. |
[17] |
王燚烊, 周君, 王瑞福. 唐山市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8, 45(16): 41-45. |
[18] |
李伟芳, 彭跃, 赵丽娟, 等. 东北地区城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J]. 中国环境监测, 2013, 29(1): 18-22. DOI:10.3969/j.issn.1002-6002.2013.01.004 |
[19] |
曹蓉, 张海军, 耿柠波, 等. 雾霾期北京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暴露风险评估[J]. 生态毒理学报, 2019, 14(5): 114-122. |
[20] |
王晟升, 陆豪, C.LITTE J. 杭州冬季灰霾日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J]. 广州化工, 2016, 44(13): 140-142. DOI:10.3969/j.issn.1001-9677.2016.13.049 |
[21] |
傅家谟, 盛国英, 玉成, 等. 粤港澳地区大气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特征与污染源追踪的初步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7, 2(1): 17-23. |
[22] |
NISBET I C T, LAGOY P K. Toxic equivalency factors (TEFs) for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J]. Regulatory Toxicology & Pharmacology Rtp, 1992, 16(3): 290-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