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一种重要的痕量气体[1],主要存在于大气平流层中,O3可以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从而保护人类健康。但近地面对流层中高浓度的O3会损害人类健康,影响植物生长,是城市大气环境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全球O3污染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这与气候变化、人为污染的加重以及全球范围的污染物区域性传播等有关。近年来我国一些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O3超标严重,而且趋势还在加剧[2]。2019年,全国337个城市的O3平均质量浓度[ρ(O3)]为148 μg/m3,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O3日最大8小时平均质量浓度[ρ(O3-8 h)]二级标准限值为160 μg/m3。全国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1.8%,仅次于以细颗粒物(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比45%)[3]。近年来,O3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全国各个地区从不同角度对O3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4-7]。已有研究表明,环境空气的首要污染物由PM2.5逐渐转变为O3,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更趋明显,以O3为主的大气污染问题突出。O3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污染最为严重,且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高温、低湿度、低风速的气象条件更易造成O3污染。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大气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为O3生成提供了重要的前体物。对流层O3的来源主要有2种:平流层的垂直方向传递和对流层光化学过程产生[8-9]。对流层中O3产生的主要途径为:二氧化氮(NO2)的光解生成O3; VOCs被氧化为活性自由基,尤其是过氧烷基自由基(RO2·),可引起一氧化氮(NO)向NO2转化,进一步提供了生成O3的NO2源[10]。
2019年上海市ρ(O3-8 h)为98 μg /m3,对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ρ(O3-8h-90)]进行评价,结果为达标。奉贤区2019年ρ(O3-8 h)为104 μg /m3,对ρ(O3-8h-90)进行评价,结果为未达标。由此可见奉贤区O3污染程度比上海市平均水平更加严重。
现以上海市奉贤区近6 a来逐日O3自动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O3质量浓度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探索奉贤区O3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奉贤区未来O3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监测时间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1.2 监测点位上海市奉贤区位于上海西南部,南临杭州湾,处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临江濒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奉贤区共有4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分别为南桥站、海湾站、新城站和奉浦站。4个站点分别分布在奉贤区的老城区、背景区、新城区和工业区,能够真实反映奉贤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图 1)。
O3数据由Thermo 49i型O3分析仪[量程为(0~0.05)×10-6~200 ×10-6,(0~0.1)~400 mg/m3,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采集,NO2数据由Thermo 42i型氮氧化物分析仪[量程为(0~0.05)×10-6~20×10-6,(0~0.1)~30 mg/m3,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采集,CO数据由Thermo 48i红外吸收CO分析仪[量程为(0~1)×10-6~10 000×10-6,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采集。设备运行参照《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HJ 818—2018)进行。
1.4 数据来源ρ(O3-8 h)数据来自上海市奉贤区4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所有数据均经过严格质量控制。季节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次年2月)。每周对O3分析仪进行1次零点/跨度漂移检查,每月对NO2、CO分析仪进行1次零点/跨度漂移检查,每季度进行1次仪器多点线性校准,每年对各站点O3校准仪开展1次O3标准传递。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数据来自国家气象局奉贤区气象监测点位(CN1010210000, 东经121°45′84.7″,北纬30°91′23.5″)。
2 结果与讨论 2.1 O3的时间变化特征 2.1.1 O3的年际变化特征2014—2019年奉贤区4个站点的O3质量浓度统计见表 1。由2014—2019年平均气温可知,2017年平均气温为6 a内最高(18.0 ℃),光化学反应增强,上海地区副热带高压环流指数异常偏强、面积异常偏大、西伸脊点异常偏西[11],导致该年出现了O3质量浓度最大值(352 μg/m3),与郭欣曈等[12]研究结果一致。其他年份O3质量浓度年均值趋势大体平稳,且略微下降,ρ(O3)最大值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2014—2019年4个站点O3质量浓度月均值变化见图 2(a)—(f)。由图 2可见,1—4月ρ(O3)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5—8月ρ(O3)达到峰值,每年6月为上海的梅雨季,降水量增多,期间会出现ρ(O3)下降的现象; 9月ρ(O3)逐步降低。研究结果与易睿等[13]关于长三角地区城市O3污染特征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2014,2017和2018年出现明显的双峰型变化趋势; 每年4—10月均会出现ρ(O3)的最高点和次高点。研究结果与相邻的金山区的ρ(O3)峰值变化类似[14]。4个站点ρ(O3)变化总趋势相似,海湾站点作为背景点,其值最低,奉浦站点由于企业排放点比较密集,其值最高。
2014—2019年奉贤区ρ(O3)季节均值和超标天数变化见图 3。由图 3可见,奉贤区近地面ρ(O3)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研究结果与长三角地区的淮安市、南京市以及嘉兴市(嘉善县善西)类似[15-17],夏季和春季的ρ(O3)明显大于秋季和冬季,这主要与气象条件有关。夏季温度高,太阳辐射强,光化学反应强烈,导致ρ(O3)升高。而春季ρ(O3)出现小高峰的原因尚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对流层层顶折叠会造成平流层O3向对流层输送,较强的光化学反应导致ρ(O3)升高[18-19]。也有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冬季的NOX和VOCs等前体物积累,随着温度上升而导致光化学反应加快造成ρ(O3)升高[18]。秋季和冬季温差大、日照时间短,导致ρ(O3)明显下降[20]。O3季节超标趋势与季节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春季和夏季超标天数占比较大,其中春季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29.6%,夏季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9.7%,秋季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20.1%,冬季超标天数仅占总超标天数的0.6%。
气温(T)是影响O3光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温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强,光化学反应也越强烈,使得ρ(O3)升高[21]。2014—2019年奉贤区ρ(O3)日均值和日均气温的线性关系见表 2。由表 2可见,2014—2019年奉贤区近地面ρ(O3)日均值(y)与日均气温(x)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664~0.868。
2014—2019年奉贤区不同日均气温下ρ(O3)日均值和超标率见图 4。由图 4可见,O3的超标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日均气温>10 ℃时,O3超标现象逐渐显现,超标率和日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014—2019年日均气温为30~35 ℃的天数为130 d,其中O3超标天数总计为63 d,超标率达48.5%。同时,随着日均气温的上升,ρ(O3)上升幅度也越来越大。
2014—2019年奉贤区不同相对湿度(RH)下ρ(O3)日均值和超标率见图 5。由图 5可见,相对湿度>30%时,O3开始出现超标现象; 相对湿度为40%~50%时,超标率出现最大值; 之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超标率缓慢下降; 相对湿度≥80%时,超标率急剧下降。造成相对湿度越高近地面ρ(O3)越低的原因是:一方面,相对湿度较高时,大气中的水汽影响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导致大气光化学反应减弱[13]; 另一方面,相对湿度较高时,空气中的水汽所含的HO2·、OH·等自由基可快速消耗O3,从而使ρ(O3)降低[22]。
奉贤区日均风速(V)为0.5~4 m/s,其季节规律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2014—2019年奉贤区不同日均风速下ρ(O3)日均值和超标率见图 6。由图 6可见,随着日均风速的增加,超标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规律。当风速>0.5 m/s时,O3开始出现超标现象; 当风速达到1.5~2 m/s时,超标率达到峰值; 之后随着风速的增大,超标率呈现下降的趋势。风速增大可使大气垂直扩散和水平扩散作用同步增强。垂直扩散会使O3向地面混合,水平扩散会稀释O3,这2种作用同时发生。当风速较低时,O3的混合作用强于扩散作用,风速增加会使O3超标率增加; 当风速超过特定值时,扩散作用又占主导地位,风速增加反而会使O3超标率降低[13]。
2014—2019年奉贤区不同风向下O3超标率风玫瑰图见图 7。由图 7可见,风向为正南风时,O3超标率最高,为41%;风向为西南风时,超标率为30%;风向为西南偏南风(南西南)时,超标率为29%。这3个风向时ρ(O3)日均值分别为129~150 μg/m3,高于其他风向的ρ(O3)日均值为87~126 μg/m3。奉贤区地处上海市的西南部,南邻杭州湾,杭州湾沿岸分布着涂装、化工、纺织印染等多种类型的工业企业,同时南部分布着上海市星火开发区和上海市化学工业区,西南方向分布有金山石化和金山二工工业区,因此奉贤区的ρ(O3)变化对风向的变化较敏感,工业区排放的VOCs破坏了NO2 -NO -O3的光解循环,使O3累积,导致输送效应较为明显[23],对下风向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O3污染有着很大的影响(测定结果为129~150 μg/m3),奉贤区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在风向为南风、西南风和西南偏南风时,O3超标率和浓度均较高。
NO2的光解是光化学反应产生O3最根本的反应[24]。NO容易和氧化剂发生反应转化成NO2,NO2发生光解形成NO-NO2的动态平衡。奉贤区的NOX主要来自工业源和交通源,呈现夏季浓度低,冬季浓度高的趋势。2014—2019年奉贤区O3、NO、NO2与NOX质量浓度月度变化见图 8,相关系数(r)及P值见表 3。
由图 8和表 3可见,ρ(O3)月均值与ρ(NO)、ρ(NO2)和ρ(NOX)月均值均呈负相关关系,ρ(O3)月均值与ρ(NO)月均值相关性最好,这与许波和胡正华等[15-16]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是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光化学反应加剧,O3浓度升高,NO更易转化为NO2。
2.3.2 CO对O3的影响CO是O3的前体物,CO参与光化学反应,促进O3生成的机理可以解释为:CO、O2和NO反应生成NO2,NO2、O2和第3体M生成O3。因此随着O3浓度的增加,CO浓度下降[25]。2014—2019年奉贤区ρ(O3)和ρ(CO)月均值变化见图 9,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r)为-0.888,P值为<0.001,由此可见O3和CO的浓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与赵长民和应诚威等[26-27]研究结果一致。
2014—2019年奉贤区4个监测站点的ρ(O3)日均值及超标天数见图 10。
由图 10可见,奉浦站点ρ(O3)日均值最高,且超标天数最多。该站点临近工业区,企业分布密集,排放的O3前体物NOX和VOCs较多,经过光化学反应后对近地面ρ(O3)有较大贡献。
3 结论(1) 2014—2019年奉贤区(除2017年外)ρ(O3)年均值趋势大体平稳且略微下降, ρ(O3-8 h)中位值和ρ(O3)最大值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ρ(O3)的最高点和次高点均出现在4—10月。ρ(O3)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O3超标天数占比较大。
(2) 2014—2019年奉贤区近地面ρ(O3)日均值与日平均气温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随着风速和湿度的上升,ρ(O3)日均值和超标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风向为南风、西南风和西南偏南风时,O3超标率和浓度均较高。
(3) O3与CO、NO、NO2、NOX的相关系数(r)中,O3与NO的相关性最好,r=-0.902。奉贤区4个空气自动站中,奉浦站点ρ(O3)日均值最高,且超标天数最多,主要由于该站点临近工业区,企业分布密集,排放的O3前体物NOX和VOCs较多所致。奉贤区VOCs主要来源于本地及周边的工业企业排放,其对O3的影响程度和规律还须进一步研究。
[1] |
耿福海, 毛晓琴, 铁学熙. 2006-2008年上海地区臭氧污染特征与评价指标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5): 584-590. DOI:10.3969/j.issn.1004-4965.2010.05.010 |
[2] |
陈超, 林旭, 叶辉, 等. 杭州市臭氧污染特征及过程分析[J]. 中国环境监测, 2019, 35(3): 73-81. |
[3] |
生态环境部. 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OL]. (2021-05-09)[2020-06-02]. https://www.mee.gov.cn/hjzl/sthjzk/zghjzkgb/.
|
[4] |
甘泉, 沈瑾, 李明华, 等. 惠州市春季臭氧污染和气象条件的关系[J]. 广东气象, 2019, 41(2): 40-42. DOI:10.3969/j.issn.1007-6190.2019.02.010 |
[5] |
沈琰, 杨卫芬, 蔡惠文, 等. 常州市典型臭氧污染天气过程及成因分析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 38(12): 173-177. |
[6] |
吴锴, 康平, 王占山, 等. 成都市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成因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7(11): 4241-4252. |
[7] |
张吉喆. 大连市近地面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4, 39(6): 174-176. DOI:10.3969/j.issn.1673-288X.2014.06.047 |
[8] |
CRUTZEN P J. Ozone in the troposphere[M]//SING H B. Composition, chemistry and climate of the atmosphere.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1995: 349-393.
|
[9] |
SENFELD J H, PANDIS S N.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M]. 2nd ed. John Wiley: A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 Press, 2006.
|
[10] |
漏嗣佳, 朱彬, 廖宏. 中国地区臭氧前体物对地面臭氧的影响[J].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4): 451-459. DOI:10.3969/j.issn.1674-7097.2010.04.009 |
[11] |
余钟奇, 马井会, 毛卓成, 等. 2017年上海臭氧污染气象条件分析及臭氧污染天气分型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6): 46-54. |
[12] |
郭昕瞳, 宋宏权, 梁留科, 等. 2015-2017年中国臭氧浓度时空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0, 43(3): 46-54. |
[13] |
易睿, 王亚林, 张殷俊, 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O3污染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5(8): 2370-2377. |
[14] |
张菊根. 金山区环境空气O3污染现状及对策[J]. 科技园地, 2013, 2(27): 43-46. |
[15] |
许波, 张英杰, 吴序鹏, 等. 2016年夏季淮安市大气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 27(17): 316-321. |
[16] |
胡正华, 孙银银, 李琪, 等. 南京北郊春季地面臭氧与氮氧化物浓度特征[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 6(6): 1995-2000. |
[17] |
张颖龙, 李莉, 吴伟超, 等. 嘉善前体物与气象因子对臭氧生成的影响及臭氧潜在源区分析[J]. 中国环境监测, 2020, 36(5): 47-52. |
[18] |
MONKS P S. A Review of the Observations and Origins of the Spring Ozone Maximum[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0, 34(21): 3545-3561. |
[19] |
黄志心. 上海市郊春季O3及其前体物观测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34(5): 87-89. |
[20] |
张春晖, 刘群, 徐徐, 等. 贵阳市臭氧浓度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联性[J]. 中国环境监测, 2019, 35(3): 82-92. |
[21] |
徐敬, 张小玲, 赵秀娟, 等. 夏季局地环流对北京下风向地区O3输送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11): 1140-1146. |
[22] |
齐冰, 牛彧文, 杜荣光, 等. 杭州市近地面O3浓度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2): 443-451. |
[23] |
林燕芬, 王茜, 伏晴艳, 等. 上海市臭氧污染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监测, 2017, 33(4): 60-67. |
[24] |
钟漂斯. 广州市黄埔区臭氧污染特征研究[D]. 广州: 广州大学, 2018.
|
[25] |
殷永泉, 单文坡, 王韬, 等. 泰山顶O3及其前体物一氧化碳浓度变化规律[J]. 环境科学, 2006, 27(1): 9-13. |
[26] |
赵长民, 彭明明, 董明坤, 等. 郑州市臭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1(2): 138-148. |
[27] |
应诚威. 上海市郊区近地面臭氧成因分析[D].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