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118°10′~118°52′ E、33°6′~33°40′ N)属于平原浅水型湖泊,水域面积达1 597 km2,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江苏省第二大淡水湖,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苏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地以及南水北调东线的重要调蓄库,洪泽湖水域生物在物质循环与水生生物链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近年来受粗放式发展模式的影响,洪泽湖非法侵占水域,生物多样性、水体质量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1],削弱了洪泽湖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洪泽湖水生态系统健康遭受严重威胁。
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监测环境健康状况与评价的重要指示物种[2],有学者从底栖动物调查[3]、群落演替[4]、生物多样性[5]、生物完整性[6-9]等角度开展了研究,但针对中长时序底栖动物生态评价与变化趋势的研究相对较少。现利用“十三五”期间洪泽湖底栖动物监测数据,选取香农威纳指数(H′)评价洪泽湖底栖动物物种丰富程度,利用Goodnight-whitely修正指数(GBI)、生物学污染指数(BPI)、生物指数(BI)以及生物耐污敏感性指标(BMWP)数值对洪泽湖生态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广义线性模型对底栖动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及预测[10],为洪泽湖流域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1 研究方法 1.1 采样时间2015—2020年每年春、秋季对各个点位进行一次采样。
1.2 采样点位在洪泽湖共设置9个点位,分别为国控点6个(龙集镇北、成河乡中、临淮乡、老山乡、高良涧镇、蒋坝镇),另增设3个点位(成河乡东、成河乡北、成河乡西),具体监测点位示意见图 1。
底栖动物的采集与分析均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进行。采样时使用开口为1/16 m2的采泥器采集4个样方,40目筛网筛洗后装入自封袋,4℃冷藏保存,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活体挑拣。挑拣出的个体用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固定,在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和计数,并按湿重称量法测量生物量,对鉴定好的物种按照采样面积计算其密度。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香农威纳指数(H′)对底栖动物多样性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 \mathrm{H}^{\prime}=-\sum P_{i} \log _{2} P_{i} $ | (1) |
式中:Pi——物种i所占点位总密度百分比。H′值的大小意味着群落多样性的高低,其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反之多样性越低。
H′对应评价标准如下:H′>3,物种丰富;2<H′≤3,较丰富;1<H′≤2,多样性一般;0<H′≤1,贫乏;H′=0,极贫乏。
利用GBI、BPI、BI以及BMWP指数对洪泽湖生态状况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 \mathrm{GBI}=\frac{N-N_{\text {oli }}}{N} $ | (2) |
$ \mathrm{BPI}=\frac{\log \left(N_{1}+2\right)}{\log \left(N_{2}+2\right)+\log \left(N_{3}+2\right)} $ | (3) |
$ \mathrm{BI}=\sum\left(T_{i}\right)\left(N_{i}\right) / N $ | (4) |
$ \mathrm{BMWP}=\sum T_{i} $ | (5) |
式中:N——样品中底栖动物总数;Noli——样品中寡毛类总数;N1——寡毛类、蛭类和摇蚊幼虫个体数,个/m2;N2——多毛类、甲壳类、除摇蚊幼虫以外的其他水生昆虫的个体数,个/m2;N3——软体类个体数,个/m2;Ni——第i个分类单元的个体数,个;Ti——第i个分类单元的质量值,g。
GBI对应评价标准如下:0.4<GBI≤1,水质清洁至轻污染;0.2<GBI ≤0.4,中污染;0<GBI≤0.2,重污染;GBI=0,严重污染且样品中无底栖动物生存。
BPI对应评价标准如下:BPI≤0.1,水质清洁;0.1<BPI ≤0.5,轻污染;0.5<BPI≤1.5,α-中污染;1.5<BPI≤5.0,β-中污染;BPI>5.0,重污染。
BI对应评价标准如下:BI<5.40,水质极清洁;5.40≤BI<6.44,清洁;6.44≤BI<7.48,轻污染;7.48≤BI≤8.51,中污染;BI>8.51,重污染。
BMWP对应评价标准如下:BMWP≥43,水质极清洁;32≤BMWP<43,清洁;22≤BMWP<32,轻污染;11≤BMWP<22,中污染;BMWP<11,重污染。
通过广义线性模型方法构建生物指标与环境变量间的预测模型。采用Origin 8.0和Excel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以及水环境因子进行统计,利用SPSS 20构建广义线性模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趋势分析2015—2020年洪泽湖底栖动物主要种类组成见图 2。由图 2可见,2015年共发现底栖动物13种,其中软体动物门8种,环节动物门3种,节肢动物门2种;2016年共发现底栖动物9种,其中软体动物门4种,环节动物门3种,节肢动物门2种;2017年共发现底栖动物10种,其中软体动物门4种,环节动物门4种,节肢动物门2种;2018年共发现底栖动物5种,其中软体动物门1种,环节动物门2种,节肢动物门2种;2019年共发现底栖动物7种,其中软体动物门1种,环节动物门3种,节肢动物门3种;2020年共发现底栖动物22种,其中软体动物门7种,环节动物门7种,节肢动物门7种。2015—2020年底栖动物优势种均为河蚬。
2015—2020年洪泽湖底栖动物、软体动物种类数变化趋势见图 3。由图 3可见,2015—2020年底栖动物种类数变化范围为5~22,其中2015—2017年种类数基本维持稳定,2018—2019年有所减少,2020年生物种类数增加。洪泽湖底栖动物种类数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其中对水质要求较高的软体动物种类数在2015—2020年基本稳定。主要原因为“十三五”以来,江苏省和淮安市两级政府加强了洪泽湖生态环境保护,印发了《关于加强洪泽湖生态保护和科学利用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洪泽湖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2020年以来,淮安市政府投入30亿元实施“两船”整治与渔民上岸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的刚性约束,大大降低了洪泽湖外源污染的输入,初步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减少了渔业资源捕捞,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使得底栖动物物种数在2020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015—2020年洪泽湖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见表 1。
由表 1可见,2015—2020年底栖动物多样性在一般至较丰富之间,高良涧镇、临淮乡和成河乡西生物多样性趋好,蒋坝镇、成河乡中、成河乡西、成河乡北、龙集镇北、成河乡东生物多样性基本稳定。2018年有3个点位的生物多样性贫乏,推测原因可能与当年度干旱引起水位降低,物种多样性减少有关。
2.3 底栖动物水质评价选用GBI、BPI、BI、BMWP 4种指数对各监测点位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2015—2020年洪泽湖各点位指数变化情况见图 4(a)(b)(c)(d)。
由图 4(a)可见,GBI指数法显示各监测点位在不同年度均处在清洁至轻污染之间,点位间和年度间变化均不大,龙集镇北在2017和2018年分别为中污染和严重污染等级;由图 4(b)可见,BPI指数法显示多数点位在不同年度均处在轻污染至α-中污染之间,仅2018年在龙集镇北出现了β-中污染;由图 4(c)可见,BI指数法显示多数点位在不同年度均处在清洁至轻污染之间,仅成河乡中(2019年)和龙集镇北(2018、2019年)个别年度为重污染;由图 4(d)可见,BMWP指数法显示多数点位在不同年度均处在清洁至中污染之间,临淮乡(2019年)、成河乡中(2019年)和龙集镇北(2018、2019年)个别年度为重污染。总体而言,“十三五”期间洪泽湖污染状况介于清洁至轻污染之间,龙集镇北、成河乡中和临淮乡在2018—2019年评价结果出现1~2次重污染,可能与当年洪泽湖流域出现大面积干旱引起的物种种类数减少有关。成河乡东、成河乡西和成河乡北由于不是国控点位,2018—2020年以来未做采样分析,因此缺少相关数据。
2.4 生物多样性趋势分析 2.4.1 模型构建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方法构建预测模型[11]来预测洪泽湖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作为应变量,水质理化变量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浓度作为模型的预测变量。
以底栖动物H′指数作为被预测变量,得到初步的预测模型如下:
$ Y=1.761-0.179 X_{1}+0.013 X_{2}+0.147 X_{3}+0.105 X_{4}-0.098 X_{5}+1.197 X_{6} $ |
以底栖动物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D)作为被预测变量,得到初步的预测模型如下:
$ Y=0.632-0.046 X_{1}+0.008 X_{2}+0.054 X_{3}+0.031 X_{4}+0.021 X_{5}+0.495 X_{6} $ |
以底栖动物Pielou均匀度指数(J)作为被预测变量,得到初步的预测模型如下:
$ Y=0.665-0.004 X_{1}+0.006 X_{2}+0.027 X_{3}+0.007 X_{4}-0.161 X_{5}+0.306 X_{6} $ |
式中:X1——pH值;X2——溶解氧质量浓度,mg/L;X3——高锰酸盐指数,mg/L;X4——五日生化需氧量,mg/L;X5——氨氮质量浓度,mg/L;X6——总磷质量浓度,mg/L。
2.4.2 模型验证使用2021年上半年对北京路水厂取水口、戴楼衡阳、洪金、淮河大桥等共8个点位的理化指标实际监测值代入预测模型,对洪泽湖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进行预测,洪泽湖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预测值与实际值对比结果见表 2。
由表 2可见,D和J指数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值更接近,而H′指数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大。因此选择D与J指数模型进行进一步预测。
2.4.3 2025年生物多样性指数预测高良涧镇、蒋坝镇和老山乡3个点位“十四五”末(2025年)的洪泽湖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预测结果见表 3。
由表 3可见,2025年预测值与2021年实际测量值基本持平,水质基本稳定,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无明显变化。
3 结论(1) 2015—2020年洪泽湖底栖动物类群主要有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优势种均为河蚬,底栖动物种类数介于5~22种,2020年最多。从年度变化趋势来看,“十三五”期间底栖动物种类数略有波动,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生物多样性有所改善。
(2) 用4种指数方法对2015—2020年洪泽湖水质污染状况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除龙集镇北点位以外,其他点位在不同年度水质污染状况均处在清洁至轻污染之间,时间和空间上变化均不大。龙集镇北在4种指数计算中结果为中污染至重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
(3) 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十四五”末(2025年)洪泽湖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与2021年相比基本无变化,水质稳定。
[1] |
严维辉, 潘元潮, 郝忱, 等. 洪泽湖底栖生物调查报告[J]. 水利渔业, 2007(3): 65-66. DOI:10.3969/j.issn.1003-1278.2007.03.029 |
[2] |
BLASCO J, DRAKE P M.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using benthos to evaluat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Sancti-Petri saltmarsh area[J]. 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8, 66(1): 200-205. |
[3] |
章飞军, 童春富, 谢志发, 等. 长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演替[J]. 生态学报, 2007, 27(12): 4944-4952. DOI:10.3321/j.issn:1000-0933.2007.12.002 |
[4] |
余骥, 马长安, 吕巍巍, 等. 崇明东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与历史演变[J]. 海洋与湖沼, 2013, 44(4): 1078-1085. |
[5] |
安传光, 赵云龙, 林凌, 等. 崇明岛潮间带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J]. 生态学报, 2008, 28(2): 577-586. DOI:10.3321/j.issn:1000-0933.2008.02.016 |
[6] |
刘录三, 郑丙辉, 李宝泉, 等. 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过程及原因探讨[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2, 34(3): 134-145. |
[7] |
徐宗学, 刘麟菲. 渭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人民黄河, 2021, 43(10): 40-43, 50.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1.10.008. |
[8] |
杨晓明, 韩雪梅, 梁子安, 等. 人类活动干扰下大型底栖动物功能多样性评价[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4): 96-102. |
[9] |
蔡永久, 张祯, 唐荣桂, 等. 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和保护[J]. 江苏水利, 2020(7): 1-7, 13. |
[10] |
张超文, 张堂林, 朱挺兵, 等. 洪泽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水生态学杂志, 2012, 33(3): 27-33. |
[11] |
陈希孺. 广义线性模型(一)[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2(5): 5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