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淮安白马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淮安 223001
2. Huai'an Baima Lake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Co., Ltd., Huaian, Jiangsu 223001, China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丰富表现,涵盖了物种、遗传、生态系统和景观4个层次[1]。鸟类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且是生态系统中较易被监测的类群,使其成为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生物[2-4]。国家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5],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鸟类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6-8]。加强鸟类多样性监测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而且对栖息地质量评估[9-10]、退化湿地修复[11]、多样性保护管理[7, 12]等具有重要意义。
白马湖位于中国七大流域之一的淮河流域下游,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上重要的调蓄湖泊,也是淮河入江水系重要的生态节点,生态区位极其重要。白马湖南部约1/3的湖区于2020年获批国家湿地公园,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每年定期栖息有数万只鸟类,在全球鸟类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于2023年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3]。但自从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建立以来,还未系统研究和报道该湿地公园的鸟类多样性。现开展为期1年的现场调查,结合历史资料,研究了白马湖湿地公园鸟类组成、群落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1 研究区概况江苏淮安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白马湖南部,共属金湖县、洪泽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19″ —119°10′10″,北纬33°9′33″—33°13′11″,总面积3 243.37 hm2,湿地面积3 022.56 hm2,湿地率93.19%。湿地公园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4.1~14.9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 100 h,辐射总量484 880 J/cm2,无霜期214 d,多年平均年降雨量961.7 mm。
白马湖湿地公园多年平均水位6.56 m,水深1.0~1.5 m,具有水位变化小、水深较浅、水体透明度高的特点,保育区水体透明度达50~150 cm,沉水植物群落发育良好,水草覆盖率>50%,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江淮湖泊群中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质量。区内水域广阔,滩地岛屿交错分布,呈现湖泊、河流、草滩、林地、灌丛等多种生境,为鸟类及其他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获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在白马湖湿地公园内每月开展1次现场调查。因2021年8月(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进行了管控,未开展调查,故在9月增加1次;此外,越冬期和迁徙期,湿地公园内鸟类资源较丰富,于2021年1月(越冬期)、3月(春季迁徙期)、10月(秋季迁徙期)各增加1次调查,因此共进行了16次调查。
在湿地公园内共设置10条样线,编号为NLYX01—NLYX10,涵盖了湖泊、河流、湖滨带、坑塘4类生境,每条样线长度约1~3 km(图 1)。调查选择晴朗天气,在鸟类活动高峰期(上午10:00之前,下午15:00至日落),3人一组,沿样线以1~2 km/h的速度匀速行进。调查时,在样线上采取直接观察法,全面调查、鉴定样线两侧见到的所有鸟类。对于每条样线,记录调查起讫点的经纬度、海拔、起讫时间、天气、样线长度、鸟类中文名、与样线的垂直距离、数量等内容,同时拍摄物种和生境照片,对于无法辨别的鸟类,估计数量并及时拍照,后续再对物种进行准确鉴定。
此外,本研究还搜集了湿地公园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的鸟类调查历史数据,作为现场调查数据的补充。
2.2 数据处理与分析物种鉴定参照《中国鸟类野外手册》[14]和《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15],居留型由全年调查结果综合确定,区系型参考《中国动物地理》[16],保护级别参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17],濒危级别参考202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简称“IUCN红色名录”)[18]。
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参考《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HJ 710.04—2014)[19],选择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皮耶罗(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鸟类群落的多样性,计算方法见式(1)和式(2)。
$ H^{\prime}=-\sum\limits_{i=1}^T P_i \ln P_i $ | (1) |
$ J=H^{\prime} / \ln T $ | (2) |
式中:T——鸟类的物种总数;Pi——第i个物种个体数量占所有鸟类个体总数的比例。
3 结果与分析 3.1 物种组成根据2020—2021年实地调查和历史资料记录,白马湖湿地公园共记录到鸟类210种,隶属于18目52科119属(表 1),占全国鸟类物种数(1 505种)[20]的13.95%,占江苏省鸟类物种数(482种)[21]的43.57%。其中,2020—2021年现场调查记录实体175种,隶属于17目48科102属。
在记录的210种鸟类中,雀形目种类最多,有27科48属88种,占鸟类总物种数的41.90%;非雀形目鸟类25科71属122种,占比58.10%。除了雀形目,物种数排名靠前的有鸻形目、雁形目、鹈形目和鹰形目。
白马湖湿地公园共记录有7种鸟类,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中易危及以上等级。其中极危(CR)物种2种,为青头潜鸭(Aythya baeri)、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濒危(EN)物种2种,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猎隼(Falco cherrug);易危(VU)物种3种,为鸿雁(Anser cygnoid)、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田鹀(Emberiza rustica)。共记录有34种鸟类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分别为青头潜鸭、东方白鹳、黄胸鹀、猎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0种,包括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鸳鸯(Aix galericulata)、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长耳鸮(Asio otus)和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等。
3.2 居留型、区系组成和生态类群白马湖湿地公园鸟类居留型占比与时间分布见图 2。由 图 2可见,从居留型上看,白马湖湿地公园中冬候鸟71种,占鸟类总物种数的33.81%;旅鸟53种,占比25.24%;夏候鸟40种,占比19.05%;留鸟46种,占比21.90%。调查发现,湿地公园候鸟(冬候鸟、夏候鸟和旅鸟)占绝对优势,体现了白马湖湿地公园作为迁徙鸟类停歇地的重要性。从时间分布上看,可推测出湿地公园鸟类迁徙的大致时间,11—次年2月为越冬期,冬候鸟占比较高;3—4月为春季迁徙期,冬候鸟占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夏候鸟占比开始逐渐增加;5—7月为繁殖期,冬候鸟占比进一步减少至全年最低,夏候鸟占比进一步增加至全年最高;9—11月为秋季迁徙期,夏候鸟占比不断减少,冬候鸟占比不断增加,旅鸟占比先增后减。
从区系组成上看,白马湖湿地公园古北界鸟类最多,共计124种,占鸟类总物种数的59.05%,其次为广布种(64种,占比30.48%)和东洋界(22种,占比10.48%),这与白马湖湿地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相符。
从生态类群上看,白马湖湿地公园鸣禽种类最多,共计88种,占鸟类总物种数的41.90%;其次为涉禽(50种,占比23.81%)和游禽(34种,占比16.19%),两者均可归为水鸟,共计84种,占比40.00%,体现了白马湖湿地公园在水鸟栖息地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猛禽有17种,占比8.10%,超过国内猛禽分布的平均水平(6.58%)[15],且均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猛禽在食物链中属于顶级类群之一,其物种数的维系不仅是对鸟类多样性的体现,也影响着食物链下层营养级生物的种群动态[22]。攀禽(15种,7.14%)和陆禽(6种,2.86%)种类数量相对较少。
3.3 鸟类时空分布特征根据2020—2021年16次现场调查,白马湖湿地公园10条调查样线共记录鸟类实体175种,鸟类物种数在调查前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后期则逐渐放缓,同时,鸟类物种数随着样线数量的增加也逐渐趋于饱和[图 3(a)(b)]。从侧面反映了调查次数、天数、空间样线设置合理,能充分覆盖湿地公园鸟类的物种类别。
白马湖湿地公园不同时期鸟类概况见表 2。由表 2可见,白马湖湿地公园鸟类物种数、遇见频次、种群数量和多样性在不同时期均存在较大差异。秋季迁徙期和越冬期的鸟类物种数相对较高,均>100种,其次为春季迁徙期,为87种,繁殖期鸟类物种数最少,仅有77种。
白马湖湿地公园不同时期鸟类物种数占比状况见图 4。由图 4可见,4个时期雀形目、雁形目、鸻形目以及鹈形目均是物种数占比较高的4个类群,其中雀形目鸟类占比最高,并且稳定在45%左右;不同目的鸟类物种占比随季节而变化,雁形目多以冬候鸟为主,在越冬期物种占比达到最高(17%),其次为春、秋两季迁徙期;鸻形目在湿地公园内多为旅鸟,故在春、秋两季迁徙期物种占比最高(17.2%,17.9%);鹈形目多为鹭鸟且在夏季繁殖,故在繁殖期物种占比最高(15.58%)。白马湖湿地公园鸟类群落H′值为3.24,J值为0.63,都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H′值呈现出秋季迁徙期>繁殖期>春季迁徙期>越冬期的特点,J值也是在越冬期呈现出最低值。
白马湖湿地公园鸟类数量、频次与时间分布见图 5(a)(b)。由图 5可见,4个时期调查共观测到鸟类5 949次,累计71 149只,其中秋季迁徙期(2 311次,22 674只)和越冬期(1 814次,39 214只)观测到的鸟类频次和数量较高,春季迁徙期和繁殖期相对较少,频次均<1 000次,数量<6 000只。4个时期雁形目(26 551只)、雀形目(19 324只)和鹤形目(14 301只)鸟类数量最多,占比达84.58%,其他类群均<5 000只;雀形目为遇见频次最高的鸟类(3 122次),占比达52.48%,其次为雁形目、鹈形目、鸽形目和鹤形目,其他类群遇见频次均<400次。
白马湖湿地公园不同区域鸟类物种占比状况见图 6。由图 6可见,4类生境中,雀形目、雁形目、鸻形目以及鹈形目仍然是占比较高的4个类群,但每一目物种占比在不同生境略有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在区域的生境特点。如雀形目和鹈形目在河流和坑塘生境中物种较多,这些区域虽然位于人为活动较频繁的区域,但同时也是人工景观集中区域,植物多样,能为鸟类提供更多的小生境;鸻形目和雁形目在湖泊和湖滨带物种较多,此处水面开阔,水生植物丰富,是雁鸭类水鸟喜好的生境类型。
白马湖湿地公园不同区域鸟类概况见表 3。由表 3可见,白马湖湿地公园鸟类物种数、遇见频次、种群数量和多样性在不同区域也存在较大差异。白马湖湿地公园中部湖泊生境中的NLYX08处的物种最丰富,为116种;其次为湖滨带和河流生境区(NLYX04、NLYX09、NLYX01和NLYX07),物种数均>80种;湖泊生境中的其他区域及坑塘区(NLYX06、NLYX10、NLYX05、NLYX03、NLYX02)物种数相对较少,均<80种。
白马湖湿地公园鸟类数量、频次与空间分布见图 7(a)(b)。由图 7可见,不同区域的鸟类遇见频次变化不大,但数量有较大差异,湖泊生境中部(NLYX06和NLYX08)数量均>15 000只,且单位距离上的鸟类数量最多,多为水鸟(雁形目、鹤形目等);湖滨带以及湿地公园外围区域(NLYX03、NLYX04、NLYX07、NLYX09、NLYX10)鸟类数量维持在5 000~6 000只,以水鸟和林鸟居多;其他样线区鸟类数量均<5 000只,尤其是河流生境(NLYX01)和坑塘生境(NLYX02)数量最少,分别约2 500只,这些区域也是人为活动干扰较大的区域。
白马湖湿地公园鸟类H′值空间分布状况见图 8。由图 8可见,白马湖湿地公园鸟类群落的多样性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河流、坑塘和湖滨带(NLYX01、NLYX03、NLYX04),样线的H′值都>3,J值都>0.7。但在不同时期,鸟类群落多样性热点区域存在季节变化。
白马湖湿地公园共记录到鸟类210种。其中,除雀形目外,鸻形目、雁形目和鹈形目等水鸟较多,表明湿地公园在水鸟栖息地维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居留型上,以候鸟为主,尤其是冬候鸟,表明湿地公园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鸟类提供了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区系组成上,以古北界种类为主,这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湿地公园地处古北界和东洋界过渡区域,该区域鸟类兼具古北界和东洋界鸟类的双重特征。此外,湿地公园共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0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中易危及以上等级鸟类7种,说明其在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为从区域尺度上评价白马湖湿地公园鸟类资源量,本研究搜集了周边具有保护主体的湿地区域相近年份鸟类研究资料(表 4)。由表 4可见,4个湿地区域中,白马湖湿地公园鸟类物种数排列第二,物种数稍低于洪泽湖东部省级自然保护区,但从单位面积上看,白马湖湿地公园鸟类物种数位居第一,表明该湿地公园是江淮平原鸟类分布热点区域之一。
从时间上看,鸟类物种数呈现秋季迁徙期>越冬期>春季迁徙期>繁殖期,种群数量呈现越冬期>秋季迁徙期>春季迁徙期>繁殖期,H′值呈现秋季迁徙期>繁殖期>春季迁徙期>越冬期,J值也在越冬期呈现出最低值。整体来看,越冬期和秋季迁徙期为鸟类活动较为频繁的时期,物种数和种群数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但越冬期H′值则较低,可能和种间个体数分配的均匀性较低有关,越冬期水鸟数量较多,少部分种类占据了鸟类群落数量的绝大部分,造成群落数量分配不均匀,进而影响到了群落多样性。进入春季迁徙期后,随着越冬水鸟陆续离开和部分繁殖鸟类的到来,湿地公园鸟类群落的均匀度得到改善(更高的J值),H′值也随之提高。进入繁殖期后,鸟类群落多样性进一步上升,此时鸟类以夏候鸟和留鸟为主。进入秋季迁徙期后,留鸟、还未离开的夏候鸟、旅鸟以及早到的冬候鸟同时存在于湿地公园内,鸟类群落结构更为复杂,H′值也因此达到最高值。
从空间上看,鸟类物种数最多的区域为湖泊生境中的NLYX08(116种),最少的区域为坑塘生境中的NLYX02(64种);鸟类数量最多的区域为湖泊生境中的NLYX06(17 599只),其次为NLYX08(15 587只),最少的区域仍为坑塘生境中的NLYX02(2 537只),这可能和不同区域的生境类型以及人为干扰的强度有关。NLYX08位于湿地公园中心相对隔离的区域,NLYX06为芦苇荡区,2个区域都缺少硬质化路面,人为干扰少,生境多样,是鸟类热点区域;NLYX02为湿地公园入口停车场,人为干扰大,且区域以人工造景为主,生境单一且不连续,不能完全满足鸟类的栖息需求,因此其物种数和数量均较低。H′值和J值均在河流生境(NLYX01)最高,湖泊生境(NLYX06)最低,同样也是因为NLYX06单个物种数量占据了鸟类群落数量的绝大部分。在此次调查中,也发现湖滨带鸟类物种数较高,可能是因为边缘分布着农田和村庄等其他生境类型,能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此外,不同生态系统交错带的边缘效应支持着更多的物种[26]。
此外,针对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呈现出秋季迁徙期(22种)和越冬期(18种)高于春季迁徙期(9种)和繁殖期(6种),且湖泊生境为珍稀濒危物种分布较多的区域,均>10种,NLYX08最多为21种。这些区域也是物种组成和数量都较为丰富的区域。因此,湿地公园须对这几个区域实施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4.3 白马湖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保护策略 4.3.1 优化生态功能区2024年正处于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尾声阶段,待主管部门批复后,应尽快开展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将鸟类需求作为湿地公园规划的前提与基础条件之一,深入研究不同种类鸟类对生境的需求,形成从全域到局部,从整体到个体的系统保护策略[27]。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时,将鸟类资源较丰富的区域和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区设置为核心保护区,加强鸟类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限制生态旅游,减少人为干扰,为鸟类提供较为稳定的栖息环境,同时充分考虑区域完整性和各生境间的连通性。
4.3.2 修复鸟类栖息地白马湖湿地公园湖区水位变化小、水深较浅,退养遗留下来的莲和自然生长的芦苇等植被大面积生长,占据了水面,不仅导致区域水体连通性变差,引起水体营养物质富集,还缩减了鸟类的游憩空间。因此,应以在小尺度上改善环境质量,大尺度上提高生境异质性为主要目标开展鸟类栖息地修复[26],以进一步提高区域鸟类生物多样性。
通过构建深水区、开敞水面、浅水区等地形,控制水生植物蔓延,增强湖区水体连通性,提高水环境质量。恢复湖滨带自然结构,多设置坡度小、宽度大的自然原型岸坡,有利于吸引更多鸟类前来栖息[28];增加浅滩区恢复,有利于食物链底层生物的恢复,可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29];在秋冬季,应合理收割、打捞枯萎植物,为游禽提供宽敞水面。植物是鸟类栖息地的重要影响因子,不仅可为鸟类提供庇护所,而且也是重要的食物资源[30-31]。植物丰富度对鸟类多样性有积极影响,鸟类多样性随植被结构异质性的增加而增加[32-33],建议在滨岸带尽量构建乔灌藤草多层次植物群落,在形成水域天然保护屏障的同时,也能提供多样的生态位;浅滩区则以湿生草本为主,也需要保留一部分光滩;浅水区根据鸟类类群,合理配置水生植物;湿地周边恢复一定面积的高大乔木林,营造适合白鹭等涉禽夜宿的生境[11]。
4.3.3 提高湿地综合管理能力湿地公园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区域,针对不同类群的鸟类制定切实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根据鸟类分布情况,制定湿地巡护方案,随季节的变化,动态调整巡护路线和频次,越冬期加大湖泊生境中雁形目等鸟类的保护力度,繁殖期加大西北区(NLYX01、NLYX03、NLYX04)鹈形目鸟类的保护力度,而春、秋迁徙期则要关注湿地公园整个区域,为鸟类在选择越冬地和繁殖地过程中减少人为干扰,吸引更多鸟类降落白马湖湿地公园。
在定期开展传统人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红外相机、鸟类图像和音频自动识别等技术[34],加强白马湖湿地公园鸟类监测,尤其是对候鸟以及水鸟的监测。对于重点保护物种,应对其种群动态进行持续观测,分析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同时通过科普宣传,提高游客和周边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引导全民参与鸟类多样性保护。
定期安排经费,开展有效的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吸引更多的鸟类来湿地公园栖息。稳定且充足的经费是湿地公园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淮安市政府及白马湖湿地公园已经投入大量经费开展白马湖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实施了退圩还湖、清水入湖、清淤净湖、生态养湖“四湖工程”,白马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基础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在后续工作中,仍须保持稳定、充足、持续的经费投入,开展以栖息地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提高等为目标的生态工程,提高白马湖湿地综合生态功能。
5 结语白马湖湿地既为国家湿地公园,也是国际重要湿地,拥有典型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地理区位和丰富的鸟类资源,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尤其是迁徙候鸟、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期间,湿地公园内共记录鸟类210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4种,是江淮平原区鸟类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也是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重点区域。鸟类居留型、区系组成和生态类群分别以冬候鸟、古北界、鸣禽为主。整体来看,越冬期湿地公园鸟类数量最多,并且以雁鸭类等水鸟为主;秋季迁徙期鸟类物种数最多,群落结构最为复杂,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白马湖中部湖泊生境的鸟类物种数和数量较多,每年栖息有斑嘴鸭、绿翅鸭、白骨顶等鸟类数万只,是越冬水鸟的主要栖息地;环湖区因处于不同生态系统的交错区,鸟类生物多样性也相对较高。基于以上研究,建议白马湖湿地公园从功能区优化、鸟类栖息地修复、综合管理能力提升3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鸟类多样性保护。
[1] |
钱迎倩, 马克平.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141-165.
|
[2] |
XU X, XIE Y J, QI K, et al. Detecting the response of bird communities and biodiversity to habitat loss and fragmentation due to urbanization[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624: 1561-1576. DOI:10.1016/j.scitotenv.2017.12.143 |
[3] |
IKIN K, YONG D L, LINDENMAYER D B. Effectiveness of woodland birds as taxonomic surrogates in conservation planning for biodiversity on farms[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16, 204: 411-416. DOI:10.1016/j.biocon.2016.11.010 |
[4] |
王强, 吕宪国. 鸟类在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J]. 湿地科学, 2007, 5(3): 274-281. |
[5]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EB/OL]. (2022-12-30)[2024-07-01]. 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gkgfxwj/300026.jhtml.
|
[6] |
梁凤, 周立志. 环巢湖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的空间变化[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7): 1687-1698. |
[7] |
孙海涛, 黄辉, 朱宇芳, 等. 兴化里下河湿地越冬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研究[J].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 15(4): 14-22. |
[8] |
谢娜, 严许进, 谢培丽, 等. 湖南江华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J]. 湿地科学, 2023, 21(2): 331-337. |
[9] |
吕环鑫, 夏少霞, 顾婧婧, 等. 基于MaxEnt模型的仙居县大型兽类和珍稀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11): 2797-2805. |
[10] |
廖辰灿, 毛茜, 史惠灵, 等. 滇池湖滨区湿地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1(1): 78-84. |
[11] |
王绍权, 雷光春, 周延, 等. 云龙湖风景区鸟类多样性现状及生境修复策略分析[J]. 湿地科学, 2024, 22(2): 236-244. |
[12] |
杨萍, 杨永峰, 杨宜男, 等. 基于鸟类栖息地季节性变化的自然保护区动态分区管理——以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生态学报, 2023, 43(22): 9206-9217. |
[13]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我国新增18处国际重要湿地(2023年第14号)[EB/OL]. (2023-06-21)[2024-07-01]. https://www.forestry.gov.cn/search/507497.
|
[14] |
约翰·马敬能.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2.
|
[15] |
郑光美.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 4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3.
|
[16] |
张荣祖. 中国动物地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
[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EB/OL]. (2021-02-05)[2024-07-01]. 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2/05/content_5727412.htm.
|
[18] |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24-1[DB/OL]. https://www.iucnredlist.org/.
|
[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HJ 710.1~11—2014[S].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5.
|
[20] |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2024年度版[DB/OL]. http://www.sp2000.org.cn/.
|
[21] |
江苏省林业局. 江苏省陆栖脊椎动物名录(2024)[EB/OL]. (2024-04-22)[2024-07-01]. https://lyj.jiangsu.gov.cn/art/2024/4/22/art_7235_11237494.html.
|
[22] |
苏化龙, 钱法文, 张国钢, 等. 青藏高原胡兀鹫与巢域中峭壁生境营巢鸟类的种间互动关系初探[J]. 动物学杂志, 2016, 51(6): 949-968. |
[23] |
肖立辉, 董文青, 郑隆迪, 等. 江苏洪泽湖东部湿地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 19(6): 85-89. |
[24] |
邮萱, 邵兴华, 谢丹, 等. 高邮市致力打造"江苏绿心", 在大运河沿线开建高宝邵伯湖群(高邮)生态岛试验区——百鸟飞来"生态岛"[N]. 扬州日报, 2024-06-16(1).
|
[25] |
袁思佳, 苗可儿, 孙婉, 等. 盐城九龙口湿地公园鸟类群落谱系和功能结构[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4(3): 112-122. |
[26] |
洪咏怡, 卢训令, 赵海鹏. 黄淮平原农业景观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特征及年际动态[J]. 生态学报, 2021, 41(5): 2045-2055. |
[27] |
沙鸥, 方舟, 熊耀平.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以鸟类保护为例[J]. 规划师, 2022, 38(S1): 31-36. |
[28] |
杨亚婷, 张中放, 夏珊珊, 等. 巢湖入湖河道岸坡鸟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学杂志, 2024, 43(3): 783-794. |
[29] |
王可洪, 袁兴中, 张冠雄, 等. 河岸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 2020, 31(3): 1043-1054. |
[30] |
ZHOU J, ZHOU L Z, XU W B. Diversity of wintering water-birds enhanced by restoring aquatic vegetation at Shengjin Lake, Chin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37: 140190. |
[31] |
张鹏骞, 张志明, 白加德, 等.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鸟类多样性研究[J]. 生态学报, 2020, 40(5): 1740-1749. |
[32] |
HANZELKA J, REIF J. Effects of vegetation structure on the diversity of breeding bird communities in forest stands of non-native black pine(Pinus nigra A.) and black locust(Robinia pseudoacacia L.) in the Czech Re public[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16, 379: 102-113. |
[33] |
田勇, 贺丹晨, 陈丽娟. 湿地鸟类栖息地环境营造的研究——以西昌邛海湿地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 32(8): 71-74, 102. |
[34] |
钱海源, 余建平, 申小莉, 等.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鸟类多样性与区系组成[J]. 生物多样性, 2019, 27(1): 76-80. |